佛甲草,又名萬年草、佛指甲、半支連等,為景天科佛甲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佛甲草為多漿植物,含水量極高,其葉、莖表皮的角質層具有超常的防止水分蒸發的特性。
佛甲草生長適應性強,耐寒、耐旱、耐鹽堿、耐瘠,抗病蟲害,莖肉多汁,碧綠的小葉宛如翡翠,整齊美觀,既可作為盆栽欣賞,也可作為露天觀賞地被栽植。目前各大城市主要將其用于屋頂綠化,其良好的抗旱性、降溫和節水效果已得到證實,顯示了良好的市場前景。
多年生肉質草本,高10至20厘米,莖初生時直立,后下垂,有分枝。3葉輪生,無柄,線狀至線狀披針形,陰處葉色綠,日照充足時為黃綠色。花瓣黃,花期5至6月。耐旱性強,喜光照,也耐陰,具有一定的耐寒性;
對土壤要求不嚴。自然間可生長在巖石石縫間和屋頂的縫隙里。近年來在屋頂花園上應用甚廣,園林中也可盆栽或用于巖石園中,也是模紋花壇的材料之一。佛甲草根系較細,扎根淺。
大部分草根網狀交織分布在2厘米的種植層內,有利于保護屋面結構。佛甲草抗旱性極強,年綠期達10個月以上,在冬季屋面溫度-5℃的嚴重霜凍氣候環境下不會死亡。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無毛。莖高10~20厘米。3葉輪生,少有4葉輪生,葉線形,長2.0~2.5厘米,寬約2毫米,先端鈍尖,莖部無柄,有短距。花序聚傘狀,頂生,疏生花,寬4~8厘米。
中央有一朵短梗花,另有2~3分枝,分枝常有再2分枝,著生花無梗;萼片5,線狀披針形,長1.5~7毫米,不等長,不具距,有時有短距,先端鈍;花瓣5,花色。
披針形長4~6毫米,花端鈍尖,莖部稍狹;雄蕊10,較花瓣短;鱗片5,寬楔形至四方形,長0.5毫米;蓇葖略叉開,長4~5毫米,花柱短。種子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長習性:在長江以南地區栽種,一年四季郁郁蔥蔥,翠綠晶瑩,十分惹人喜愛。在中國北方栽培,春夏秋三季長勢都很好,花期在4-5月,果期6-7月。三葉輪生佛甲草即使在嚴寒期地上部莖葉凍枯,翌年土壤一解凍就能萌發新芽,茁壯生長,早春即能覆蓋地面。
佛甲草屬多漿植物,含水量極高,其葉、莖表皮的角質層具有超常的防止水分蒸發的特性,即使在夏季干旱的屋頂上也無需澆水。其耐旱時間可長達1個月,而與佛甲草同時栽培的其它雜草早已干枯死亡,佛甲草卻安然無恙,保持著勃勃生機的綠色。
佛甲草的繁殖方式:由于莖節著地生根,故繁殖很容易。佛甲草常以分株和扦插法繁殖,現有撒種、移植、扦插三種方法。
撒種繁殖:此種方法,是我院科研人員通過實驗得出,效果甚好。撒種主要適合于雨季或陰天進行,要求地勢平坦,疏松,濕潤的已耕耙地塊,做畦,要求畦不宜過大,過大操作不便,2×25m即可。
把生長旺盛的莖葉剪成3-4cm,均勻的撒種在整好的畦內,撒種的莖葉間距大概1cm左右,用細土覆蓋于似露非露的感覺后,進行噴灌,要求保持土壤濕潤,約一周左右即生根,即可進行日常管理中。
扦插繁殖:扦插適合于夏、秋兩季進行,要求地勢平坦,疏松,濕潤的已耕耙地塊,做畦劃溝,溝距10-15cm均可,把生長旺盛的莖葉剪成10cm左右,以3-4根偉一組,扦插于溝內埋土,大概埋3-4cm的土。把地整平后,大水漫灌,要求水一定要足。每隔三天一次,大概2-3次即可(據氣溫和地溫而定)。
移植繁殖:移栽在春、夏、秋三季均可進行,要求地勢平坦,疏松,濕潤的已耕耙地塊,做畦劃溝,溝距10-15cm左右均可,把植株從苗圃地帶根移出,以株距為5cm進行定植。定植完后整平地塊,進行灌水,要求大水漫灌水一定要足。每隔三天一次,大概2-3次即可(據氣溫和地溫而定)。
佛甲草的作用用途
園林用途:佛甲草是優良的地被植物,它不僅生長快,擴展能力強,而且根系縱橫交錯,與土壤緊密結合,能防止表土被雨水沖刷,故作為護坡草更為適宜。此外,它的耐陰能力也較為突出,在園林綠地中可以與喬木、花灌木等配置在一起,在蔭蔽度70%以上的樹叢下仍然生長良好。
園林部門把佛甲草作為屋頂綠化植物,具有理想的效果。佛甲草種植在屋頂上,可以生長在較薄的基質上(3至5厘米厚),而且能抗高溫。夏天屋頂溫度高達60℃,它也能承受,基本不用澆水。
而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嚴寒時基質凍結。佛甲草呈休眠狀態。開春后氣溫回升,很快又能萌發,恢復生機。佛甲草長成后無需修剪,很少有病蟲害,自然成型,四季常綠。
凈化空氣:佛甲草吸附灰塵的能力是其它植物8.5倍,不僅吸收二氧化碳,還釋放出大量的氧氣比其它植物高達30倍,可以說是“屋頂天臺氧吧”,有效提高空氣質量,改善生態環境;
保護屋面:裸屋頂(天臺)在盛夏酷暑時溫度高達70℃,冬天又零下10℃左右,一冷一熱,熱脹冷縮,造成防水層和屋面結構損壞,出現裂縫滲水。用佛甲草綠化屋頂天臺,正好解決了“熱脹冷縮”的問題,縮小屋面(頂)的溫差,達到冬暖夏涼的最佳效果,同時又起到防止屋面滲漏水,延長防水層使用壽命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