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梅即臘梅,臘為年末十二月,因此蠟梅是冒著嚴寒怒放的花,又稱雪里花。蠟梅花的顏色頗多,人們認為金黃色最正統,曾有詩稱贊它:“枝橫碧玉天然瘦,戀破黃金分外香”。
臘梅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蠟梅文化。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蠟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句。《姚氏殘語》又稱蠟梅為寒客。
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歷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蠟梅先花后葉,花與葉不相見,花開之時枝干枯瘦,故又名干枝梅。
蠟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欲賞蠟梅,待雪后,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作為我國特產的名貴花木,蠟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它的花語及象征意義是什么吧?
蠟梅花的象征意義
蠟梅以前一直是蟲子旁,古代文獻上都有記載。而且蠟梅和梅花并不是一回事,蠟梅大多是冬天開的,而梅花大多是春天開。蠟梅這種花的花骨朵的質感就像蠟燭的蠟。在修訂后的《現代漢語規范字典》中,蠟梅還是采用了之前的用法。
一直以來,梅花也總被認為是堅強,高傲的象征,古代詩人常將冬日的梅和雪進行比較,可見梅在古時候,已被古人們認為是不畏寒冷的了。
富于慈愛,蠟梅花金黃似蠟,迎霜傲雪,歲首沖寒而開,久放不凋,比梅花開得還早。真是輕黃綴雪,凍莓含霜,香氣濃而清,艷而不俗。曾有詩贊美:“枝橫碧玉天然瘦,戀破黃金分外香”。
蠟梅開于寒冬,若能從花店買來幾枝,插入花瓶中,供于書案上,其清香彌漫室內,會使人感到幽香徹骨,心曠神怡。或送給慈祥的長者,寓意更深遠。
花語一:高風亮節、傲氣凌人、澄澈的心、浩然正氣、獨立創新。“隆冬到來時,百花跡已絕,惟有臘梅破,凌雪獨自開”。
花語二:慈愛之心,高尚的心靈。
富于慈愛,臘梅花金黃似蠟,迎霜傲雪,歲首沖寒而開,久放不凋,比梅花開得還早。真是輕黃綴雪,凍莓含霜,香氣濃而清,艷而不俗。曾有詩贊美:“枝橫碧玉天然瘦,戀破黃金分外香”。
臘梅開于寒冬,若能從花店買來幾枝,插入花瓶中,供于書案上,其清香彌漫室內,會使人感到幽香徹骨,心曠神怡。或送給慈祥的長者,寓意更深遠。
花語三:忠實、獨立、堅毅、忠貞、剛強、堅貞、高潔。
臘梅是中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知訪寒梅過野塘”的名句。《姚氏殘語》又稱臘梅為寒客。臘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歷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又因臘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代表意義
臘梅象征著人生的堅忍、頑強、富有犧牲、能耐得寂寞的精神,也象征著人生的輝煌與成功。
芳香由來
臘梅是中國特有的珍貴花木,原產于中部的秦嶺、大巴山、武當山一帶。在湖北神農架發現有大面積的野生臘梅林。在河南省鄢陵縣劉莊村,幾乎家家戶戶的屋前宅后都遍植臘梅,素有“劉家龍梅冠天下”的美譽。
劉莊村種植臘梅有著悠久的歷史。傳說,原來臘梅并無芳香的氣味。西周鄢國(在今河南鄢陵西北)的國君,很喜歡臘梅花,但嫌其不香。便下令花匠限期讓梅花吐香,否則嚴懲。
在束手無策時,一位劉姓隱士帶來幾枝臘梅砧木,幫助嫁接在黃梅上。到了寒冬臘月,數九寒天,百花凋零,臘梅花苞發出了陣陣幽香。國君龍顏大喜,花匠得以安保,鄢陵臘梅也得以發揚。臘梅并非梅類,兩者親緣甚遠。
在植物分類學上,臘梅屬臘梅科,落葉灌木,而梅花則是薔薇科植物。由于它們相繼在寒冬臘月或早春時節開花,而且花形、花香相近似,所以常被人們誤認為是同種
臘梅的花單生于枝條兩側,花被多數,內層較小,色紫紅;中層較大,色黃,略有光澤,似蠟質;最外層由細小鱗片組成。萼片與花瓣相似。
臘梅花的傳說
傳說,原來臘梅并無芳香的氣味。西周鄢國(在今河南鄢陵西北)的國君,很喜歡黃梅花,但嫌其不香。便下令花匠限期讓黃梅吐香,否則全部處死。在束手無策時,一位姓姚的叫化子帶來幾枝臭梅,幫助嫁接在黃梅上。
過了一段時間,黃梅花苞發出了陣陣清香。國君龍顏大喜,立即下令把姓姚的花匠召到花園當花工。后來鄢國被鄭國所滅,宮廷一片廢墟。但花園保留下來,成了一條姚家村,專門種養黃梅。
蠟梅還有一個別名叫"素兒",這里有一段故事,根據《賓月宴語》記載:宋代詩人王直方的父親家中,有許多侍女,其中有一個叫素兒,長得最美。如花似玉。
在蠟梅盛開的時候,王直方折了一枝送給他的詩友晁無咎,晁賦詩答謝,其中有"芳菲意淺姿容淡,憶得素兒如此梅"。之句。一時被傳為美談,一些好事者便把蠟梅稱為"素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