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Cactaceae)是一種植物,也是墨西哥的國花。屬于石竹目沙漠植物的一個科。為了適應沙漠的缺水氣候,葉子演化成短短的小刺,以減少水份蒸發,亦能作阻止動物吞食的武器;莖演化為肥厚含水的形狀;同時,它長出覆蓋范圍非常之大的根,用作下大雨時吸收最多的雨水,目前仙人掌科的植物將近有2000種。

仙人掌科原產于北美和南美,從不列顛哥倫比亞和亞伯達省向南的大部分地區,其南界達到智利和阿根廷。墨西哥的仙人掌種類最多。僅仙人棒屬(Rhipsalis)可能原產于舊大陸,分布于東非、馬達加斯加及斯里蘭卡。但許多學者認為本屬系從世界其他地方引入這些地區。

仙人掌花卉原產于南美和北美大陸,從北緯50度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到南緯50度的阿根廷圣克魯斯省均有它們的蹤跡。據有關資料介紹,從哥倫布1496年發現新大陸之后,在1540年,第一次由海員從南美洲的加勒比海島嶼上將仙人掌帶進歐洲,1669年傳入日本。

在1840年英國出版的《植物學辭典》上記載了仙人掌栽培已達400種。當時的仙人掌花卉已由野生引種發展為人工栽培,通過園藝栽培,已經將原始野生的仙人掌改良成為特殊的觀賞花卉。

形態特征:仙人掌科原產于北美和南美,從不列顛哥倫比亞和亞伯達省向南的大部分地區,其南界達到智利和阿根廷。墨西哥的仙人掌種類最多。僅仙人棒屬(Rhipsalis)可能原產于舊大陸,分布于東非、馬達加斯加及斯里蘭卡。但許多學者認為本屬系從世界其他地方引入這些地區。

仙人掌為肉質多年生植物。雖然少數種類棲于熱帶或亞熱帶地區,但多生活在干燥地區。仙人掌的莖通常肥厚,含葉綠素,草質或木質。多數種類的葉或消失或極度退化,從而減少水分所由丟失的表面積。

而光合作用由莖代行。僅熱帶的虎刺屬(Pereskia)和Pereskopsis屬,具備明顯的有功能仙人掌。根系通常纖細,纖維狀,根淺而分布范圍廣,用以吸收表層的水分。

仙人掌的作用用途:仙人掌管理粗放,易于栽培,是室內最常見的盆栽植物。

室內綠化:被稱為夜間“氧吧”仙人掌仙人掌呼吸多在晚上比較涼爽、潮濕時進行。呼吸時,吸入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別小看仙人掌,人家還是吸附灰塵的高手呢!在銻星,室內放置一個仙人掌,特別是水培仙人掌(因為水培仙人掌更清潔環保),可以起到凈化環境的作用。

儲水功能:仙人掌表面有層蠟質,葉子也進化成了針狀,縮小了外表面積,從而減少了水分蒸騰。仙人掌進化了肉質組織、蠟質皮膚和尖尖的刺,還有專業化的根系使它們在這種艱苦生態環境下能具備全部的生長優勢。

樹干充當水庫,根據其蓄水的多少可以進行膨脹和收縮,而上面的葉綠素代替了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皮上的蠟質保護層可以保持濕氣,減少水份流失。尖尖的刺可以防止口渴的動物把它當成免費飲料。

它們通常發展眾多的淺根,只扎在地表下一點點,根系分布能擴展到它周圍的幾英尺,以盡可能地吸收水。 當下雨時,仙人掌會發出更多的根。當干旱時,它的根會枯萎、脫落以保存水份的供應。

愛德華茲說:“仙人掌與水的結合比與它生長的土壤的結合更為密切。生長時,仙人掌冒著水份流失到土壤的風險,因此,它就不得不將自己與土壤分開。”但沙塵暴時,卻容易被吹走。

其他用途:仙人掌含有毒堿,食用后能作用于中樞神經, 使人產生各種幻象,是公元一至七世紀時秘魯地方祭祀與神靈世界取得聯系的重要植物。

仙人掌的開發前景:由于地球淡水資源缺乏,不少地區干旱和荒漠化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從各種作物的形態特征、生理特點和生態習性來分析,只有仙人掌類植物才能較好地適應這一變化。因此,人們對仙人掌種植業給予了極大關注。

在墨西哥,仙人掌種植業已經在農業生產中占據一定的位置,而且在整個北美洲、拉丁美洲甚至歐洲、非洲的許多國家也擁有相當多的消費人群,人工種植仙人掌是今后的一個農業發展趨勢。

上世紀90年代,我國農業部引種墨西哥仙人掌并取得成功。此后,北京、海南、黑龍江、河北、遼寧、山東、河南、吉林、我國各地人工種植仙人掌的面積已達到66.7公頃,仙人掌商業前景廣闊。

哈爾濱、北京、上海、福州、大連等城市的菜市場已有食用仙人掌出售,一些賓館和酒店也出現了用仙人掌制作的菜肴,哈爾濱還出現了專門經營仙人掌特色菜肴的酒店,經營十分火爆。對我國來說,種植和食用,口感極好,又是抗癌保健食品,因而倍受消費者青睞,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