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學名:Orchidaceae),屬蘭科,是單子葉、多年生草本植物,亦叫胡姬花。由于地生蘭大部分品種原產中國,因此蘭花又稱中國蘭。根長筒狀,葉自莖部簇生,線狀披針形, 2~3片成一束。蘭的根、葉、花朵、果、種子均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蘭花是一種以香著稱的花卉,具高潔、清雅的特點。古今名人對它評價極高,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蘭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人見人愛,它有宜人的香氣,“路旁草簇有蘭花,不露英姿不顯華;待到幽香熏肺腑,始知卉苑隱奇葩 ”。這種散發幽香的蘭花歷來為人們所青睞。

蘭花那撩人而帶神秘感的幽香,是世界上任何一種花卉的香氣不能比擬的。不論蕙蘭的清香,春蘭的濃香,某些建蘭的木樨香,還有某些報歲蘭的檀香味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清而幽。

形態特征:蘭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肥大,無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鱗莖,俗稱蘆頭,外包有葉鞘,常常與多個假鱗莖連在一起,成排同時存在。葉線形或劍形,革質,直立或下垂,花單生或成總狀序,花梗上著生多數苞片。

花兩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與3枚花瓣及蕊柱組成。萼片中間1枚稱主瓣。下2枚為副瓣,副瓣伸展情況稱戶。上2枚花瓣直立,肉質較厚,先端向內卷曲,俗稱捧。

左右對稱、唇瓣、花粉塊和合蕊柱是蘭科植物的基本特征:花粉成塊的特征卻有些例外,除擬亞蘭科和杓蘭亞科沒有,其他大部分蘭科植物還有花粉塊柄。古人以“一莖一花者為蘭”,一莖多花者為蕙。

生長習性:蘭性喜陰,怕陽光直射,喜濕潤,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宜空氣流通的環境,因此栽培基質要求:通氣、松軟、漏水性好,呈微酸性。室外栽培最常用的是泥花土。各地的氣候、環境、都能影響蘭花的生長,所以選擇植料的方式不同。

例如福建閩南一帶,四季天氣較暖和,不會太冷,蘭花生長速度快,適合用小鵝卵石種植,第一、節省資源。第二、鵝卵石利于通風、不積水。蘭花在空氣相對濕度60--70%時生長良好,過干或過濕都易引發蘭病。

蘭花的栽培技術

墊盆:盆底用—塊瓦片蓋住排水孔,再用磚塊,瓦片或貝殼逐步填充,其中大隙縫填充以泥粒或豆石,一般約為盆內高度的1/2~1/3。上余的凈高約10~15cm,留作培養土層。

其具體高度應根據蘭花的種類及蘭根的長短和盆的高矮而定。鋪墊物不要填得太密實,應保留點孔隙。實踐證明,有的新根能在鋪墊層孔隙中生長良好。

栽植:在鋪墊層上,先填上2~3cm的培養土,用手稍壓實,即可將蘭花正立擺布其上,根據植株與花盆大小,可以幾個單株、2叢、3叢或更多叢種在一個盆里。3叢宜栽成鼎足之勢。4叢可栽成四方形,五叢宜列成梅花形。蘭根要自然舒展,葉片要四方披拂。

要緩緩地將蘭根放入盆內,使蘭根自然舒展,盡量不與盆內壁碰擦。蘭株入盆后,就逐步固定蘭株姿勢。—盆栽一叢的,應使老假鱗莖偏居一側,使新芽有發展的余地。一盆栽數叢的,每叢老假鱗莖應相對地集于盆之中間,使新根新芽向外發展各有足夠的空間。

填土:栽植時,一手扶葉,一手添加營養土,執住蘭株基部稍往上提,以舒展根系,同時搖動蘭盆。讓培養土深入根際;繼續添土,并搖動蘭盆,調整蘭株的位置和高度。用手沿盆邊按壓,但切勿過重而傷根,繼續添土并擠壓,直至盆面土壤高出盆口2~3cm,略呈饅頭形。

培養土應將全都蘭根蓋住,掩至假鱗莖基部,填土的深淺,傳統認為:春蘭宜淺,惠蘭宜深,但一般以不埋及假鱗莖上的葉基為度。新發蘭花在山野里生長時,植株上留下了土表上下的明顯標志,可以此標志為準。

花盆的大小也要和植株的大小、多少相稱,既不要盆大而株小又少,也不宜盆小而株大又多。一般植株的數量,以預計2~3年后剛好長滿盆為原則。植株大小與盆的高度相稱。既利于生長,又符合觀賞要求。

鋪面:栽植完畢后,可在盆土表面鋪上一層小石粒或青苔,最好是林下優質苔蘚,既美觀、又可調節水分,還可保護葉面不被泥水污染,新芽也不致感染泥土中病菌而爛心;此外,還可減緩雨水對盆土的沖刷,保持盆土疏松。

澆水:栽植完成后,即澆第一遍水,必須讓盆土濕透,水滴宜小,沖力忌大。若置于水盆中浸水、切不可浸泡太久。盆土一經浸濕,立即將蘭盆搬出,然后移置于蔭蔽之處養護。

對蘭株澆水,要依據影響蘭株蒸騰作用的濕度、溫度、光照、風力、季節、天氣等各種自然因素,從而作出不同的水分管理措施。首先要看濕度。如空氣中濕度較低,蒸騰作用強,就要多澆水;反之空氣中濕度高甚至飽和,蒸騰作用幾乎停止,就要少澆水甚至無須澆水。

其次要看溫度。氣溫高蒸騰作用加快,需水量大,澆水次數亦相應增加;反之氣溫低,水分子活動緩慢,擴散力弱,需水就少。再次要看光照。光照強蒸騰作用加快,加速水分子擴散,需水量多;反之需水就少,因此光照不同,遮光度不同,對水的管理也不同,受陽的多澆,背陽的少澆。

第四要看風力。風力強水分蒸發快;風力弱水分蒸發慢;干燥的西南風會增強蒸發,相反潮濕的東南風會導致蒸騰作用相對減弱;置于風口的蘭盆受風多水分蒸發快,背風處受風少的蘭盆水分蒸發慢。

第五要看季節,季節不同溫度、濕度、光照均不同,蘭株的蒸騰作用差異也很大。氣候炎熱干旱的夏季多澆;梅雨季少澆或不澆;低溫陰冷的冬天不澆;氣溫較低的早春少澆;氣候溫和的暮春正值發芽期多澆;

干燥的秋季多澆。第六要看天氣,自然界天氣變化無常,不同天氣光照、溫度、濕度均不同,蘭株蒸騰作用也千差萬別。基本做法是:晴天多澆、陰天少澆、即將下雨不必多澆、下雨(雪)天不澆。

試管栽培:隨著蘭花組織培養技術和無菌播種技術的不斷發展,蘭花在試管內開花的現象正日益受到重視。這一現象之所以能吸引育種學家的目光,主要原因是原來需要常規栽培許多年才能開花的人工雜交新品種。

在試管里,通過1~2個培養周期就能人為地促使其開花,這樣就可以根據開花的情況有目的地選育具有優良性狀的個體,淘汰相對較差的個體,從而使整個育種的周期縮短,并大大減輕大量栽培未見花品種的工作量,使育種工作更富有針對性。

由于我們長期從事的是蘭屬植物中幾種常規栽培的地生蘭種的開發和研究,因此下面提及的蘭花,均是指這幾個蘭種而言,包括春蘭、建蘭、春劍、蓮瓣、蕙蘭、寒蘭等。

蘭花在試管內開花方式,根據觀察結果,大概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由蘭苗的腋芽發育成花芽,這種方式跟常規栽培中蘭花的開花方式是一樣的,只不過常規栽培是一叢苗起花,試管內是單苗起花而已,這種情況在建蘭中比較普遍,春蘭春劍等品種中比較少見。

第二類是蘭苗的頂芽發育成花芽,類似通常所說的草中箭(草心箭),花由蘭苗最中心長出,這種情況在各個蘭種中都有出現,尤其是在春蘭中常見。第三類是由原球莖的頂端直接分化出花芽,這類方式完全由培養基內的激素水平控制,起花快而整齊,分化頻率高,是主要誘導起花方式。

蘭花在試管內開花帶來另一便利之處是使蘭花瓶內雜交成為可能,這是一個全新應用研究領域。有些育種工作,需要進行反復的雜交,回交和自交,才能實現育種目的,選育出優良的新品種。例如素心品種和梅瓣品種的雜交,子一代通常是梅瓣但肯定不是素心。

這就需要子一代和素心親本回交一次,或者子一代自交一次,再從子二代中選擇素心梅瓣。采用常規辦法,這一過程肯定要用十幾年時間,現有了促使蘭花試管內開花的方法,我們就可以在試管內讓子一代開花,并且在試管內進行自交授粉或子一代植株之間相互授粉,并培養出種子。

這些種子無需消毒直接播種于培養基上,獲得子二代,再誘導出花,即可從子二代中間選擇想要的品種了。這一過程比常規方法,至少可以節省兩個從瓶苗到開花的栽培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