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花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keysii Nutt.):常綠直立灌木,高1-4(-6)米。枝條細長,幼枝帶紫紅色,疏生鱗片。葉散生幼枝上,披針狀橢圓形或披針狀長圓形。上面暗綠色,有光澤,被褐色鱗片,下面蒼綠色,被密而不等大的褐色至暗褐色的鱗片。
花序頂生或腋生,短總狀,通常有4-6花;花冠管狀,一面稍膨脹,長1.8-2.5厘米,橘紅、朱紅或肉紅色,口部淺5裂,裂片長圓形,直立。蒴果長圓形,密被鱗片。花期7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灌叢、杜鵑灌叢、河谷雜木林或高山灌叢草地,海拔2700-4300米。產中國西藏南部,不丹、錫金也有。該物種因花朵美麗,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形態特征:管花杜鵑是常綠直立灌木,高1-4(-6)米。枝條細長,幼枝帶紫紅色,疏生鱗片。葉散生幼枝上,披針狀橢圓形或披針狀長圓形,長(3-)4-8(-15)厘米,寬1-3(-4)厘米。
頂端銳尖,基部楔形,上面暗綠色,有光澤,被褐色鱗片,鱗片相距為其直徑的1-3倍,下面蒼綠色,被密而不等大的褐色至暗褐色的鱗片,相距為其直徑或不及,側脈明顯;葉柄長5-12毫米,被鱗片。
花序頂生或腋生,短總狀,通常有4-6花;花梗長4-8毫米,纖細,帶紅色,有鱗片;花萼小,長約1毫米,淺5裂或僅為邊檐狀,無鱗片;花冠管狀,一面稍膨脹,長1.8-2.5厘米,橘紅、朱紅或肉紅色,口部淺5裂,裂片長圓形,直立;雄蕊10,花藥短小,卵圓形,花絲下部被密毛;花柱下部常被毛,偶而無毛。
生長習性:杜鵑花產于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的氣候,惡酷熱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松、濕潤及pH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干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間也能生長。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
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并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0℃,3-5月開花,杜鵑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
管花杜鵑的養殖方法
土壤:管花杜鵑最忌堿性土壤,要選用透氣性好、腐殖質豐富的酸性土,如果用堿性土培育會導致植株生長不良,嚴重時會導致死亡。
光照:管花杜鵑喜歡光照但是怕烈日暴曬,喜歡通風但是怕強風,在室內種植養護時要盡量放在向陽通風處,環境溫度能保持在18-22之間最好。
澆水:管花杜鵑喜歡濕潤的土壤,在室內盆土常會出現濕而不干的情況,要嚴格控制澆水。如果發現嫩葉稍微有萎蔫則表明盆土已經缺水,這時可以先向葉面噴水,過后再進行根部的澆水。在冬季的時候要以噴水為主,澆水為輔。
施肥:為了保持土壤的酸性,在平時要適當施一些礬肥水,或者也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亞鐵。在給植株換盆的時候可以加入適量的緩釋肥。
注意事項:管花杜鵑的澆水四季有分別,在冬天以土壤偏干為好,在夏天土壤以偏濕為宜。在春天和秋天植株的生長比較旺盛,澆水要足量但不能過量。管花杜鵑如果用自來水澆灌時,最好先晾曬一兩天,土壤不干的時候不澆水,一澆水就要澆透。
管花杜鵑的繁殖方式
管花杜鵑的扦插繁殖:管花杜鵑應用最廣的方法是扦插繁殖,可以在五六月份剪下五到八厘米的健壯的、半木質化的新枝,把下部的一部分葉片剪除,保留兩到三片葉子。
插穗的基部可以用生根粉等浸蘸,處理好后插入透氣性好、肥沃的酸性土中。保持生長的溫度在20-25度左右,注意遮陰并且經常噴水保濕,以促進插穗的發芽生根。
管花杜鵑的嫩枝繁殖:選用嫩枝繁殖方法時,要先選取三到四厘米的嫩枝作為接穗,用刀把基部削成楔形。可以選用毛鵑作為嫁接的砧木,把嫩枝劈接好后放在陰涼的棚下,用薄膜捆扎好,然后把砧木和接穗用塑料袋一起罩住,起到保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