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子別名:寶塔菜、地蠶、甘露子、土人參、地轱轆、螺絲菜,地環兒。甘露子多年生草本,高13~23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白棕色狹鱗片。具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的作用。藥材基源:唇形科水蘇屬植物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 Miq.,全草或塊莖入藥。
甘露子為唇形科水蘇屬中能形成塊莖的栽培種,著名產地有江蘇揚州、河南偃師、湖北荊門和青海西寧等地。
甘露子以塊莖供食用,肉質脆嫩,具有潤肺益腎、滋陰補血的功能,可治療氣喘、肺虛咳嗽、腎虛腰疼、淋巴結核、肺結核、咳血等疾病。
每百克食用部分含有蛋白質2.2克—5.5克、脂肪0.3克、糖類17克—20.3克、維生素A5個國際單位、維生素B10.2毫克、維生素B20.1毫克、維生素C6毫克、鈣32毫克、磷88毫克、鐵0.6毫克。甘露子的腌制品是揚州醬菜中的上品,聞名中外。
形態特征:輪傘花序具6花,組成長5-15厘米穗狀花序;下部苞葉卵狀披針形,上部苞葉披針形,無柄,近全緣,小苞片線形?;üiL約1毫米,被微柔毛;花萼窄鐘形,長約9毫米,被腺柔毛,內面無毛,10脈稍明顯;
萼齒三角形或長三角形,長約4毫米,具刺尖,微反折;花冠粉紅或紫紅色,下唇具紫斑,長約1.3厘米,冠筒長約9毫米,近基部前方微囊狀,被微柔毛,運檐被微柔毛,內面無毛,上唇長圓形,長4毫米,下唇3裂,中裂片近圓形,寬約3.5毫米,側裂片卵形。
生長習性:甘露子喜生溫濕地或近水處,不耐高溫、干旱,遇霜枯死。采收儲藏:夏秋采全草,秋季采挖塊莖,洗凈,鮮用或曬干。甘露子為短日照作物,喜溫暖潮濕氣候,不耐高溫和干旱,宜在無霜期栽培。
越冬的地下莖,于3月下旬當土壤溫度為8℃左右時開始萌芽,“清明”前后出土。當氣溫為20℃~24℃時,生長旺盛.8~9月間,氣溫穩定在28℃左右,植株開花并抽生匍匐莖。以后,地上部分生長逐漸緩慢,而匍匐莖先端數節開始膨大形成塊莖。10月份食用部分已充分長大,11月份以后,地上部分枯死。
甘露子的栽培技術
栽培方式及季節:甘露子生長期較長,從種到收長達270多天??梢赃B作,但年限不能過長,一般為2~3年。甘露子可以和絲瓜及玉米間作,可充分利用光能,同時適當遮陰,減少水分蒸發,有較好的增產效果,通常在早春栽植,當年冬季即可采收。
栽培要點
整地施基肥:種植前每畝施廄肥1500~2000千克,將肥料翻入土中,作成寬2.6米的畦,開好田塊周圍排水溝。
栽植:以塊莖繁殖,—般在終霜前后栽植,株距20~25厘米,每穴種1~2個塊莖,有分枝的塊莖,可—分為二栽植。行距25~30厘米。每畝用種量15~25千克,栽后20~30天萌芽。
田間管理:出苗后要及時中耕除草,直到封行為止。因封行后正是地下匍匐莖快速生長之際,中耕會傷害地下莖。6月份植株生長旺盛,應結合施肥澆水1~2次,最好在天冷、地冷、水冷時澆水。“立秋”以后,地下莖開始膨大,每畝用尿素10千克,對水5000千克施用。
采收:通常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采收,選大的塊莖出售,小的留種。塊莖受熱后易腐爛,不可窖藏。塊莖采收后,選一塊向陽的地方,將塊莖鋪于地面,上覆細土4~7厘米,就能安全越冬。栽培方式及季節
甘露子生長期較長,從種到收長達270多天??梢赃B作,但年限不能過長,一般為2~3年。甘露子可以和絲瓜及玉米間作,可充分利用光能,同時適當遮陰,減少水分蒸發,有較好的增產效果,通常在早春栽植,當年冬季即可采收。
五月,掘它的莖來蒸吃煮吃,味道像百合?;蛘哂锰}卜鹵和鹽菹水處理、收藏,使它的地下莖不至變黑。也可用醬汁浸泡或摻入蜜后收藏。既可做菜,又可充當果品。
性喜溫暖,忌高溫潮濕,生育適溫15~25度。栽培土質以肥沃之砂質土壤為佳,排水需良好,滯水不退易腐爛。可用扦插法或塊莖繁殖。12~1月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