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地鈴亦稱心豆藤,多年生木質藤本植物,原產美洲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是一種常見的觀賞植物。花白色,果膨大近於球形。橫徑約2.5公分(1吋)。種子黑色,有心形的白斑。多年生的蔓藤可長達3公尺(10呎),但倒地鈴通常是作為一年生植物由種子繁育而成。
形態特征:倒地鈴的圓錐花序少花,與葉近等長或稍長,總花梗直,長4-8厘米,卷須螺旋狀;萼片4,被緣毛,外面2片圓卵形,長8-10毫米,內面2片長橢圓形,比外面2片約長1倍;花瓣乳白色,倒卵形;雄蕊(雄花)與花瓣近等長或稍長,花絲被疏而長的柔毛;子房(雌花)倒卵形或有時近球形,被短柔毛。
倒地鈴的蒴果梨形、陀螺狀倒三角形或有時近長球形,高1.5-3厘米,寬2-4厘米,褐色,被短柔毛;種子黑色,有光澤,直徑約5毫米,種臍心形,鮮時綠色,干時白色。倒地鈴的花期夏秋,果期秋季至初冬。
生長習性:倒地鈴生于灌叢中, 河邊草甸,荒地,開闊草叢,林緣,路邊,山坡草甸,山坡灌叢,山坡路邊, 疏林中干燥地。倒地鈴在我國所植物園栽培。
倒地鈴的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采用播種法繁殖,也能自播,人工播種多在每年春季3~4月進行。可以用經過高溫滅菌的舊盆土做繁殖基質。所用盆器的大小因需苗而定。在陽臺上栽種時,可以把種子直播在花盆中,一般將2~3粒種子穴播于用來定植的花盆即可。
栽種年限:風船葛為一年生植物,其生長迅速,定植后很快就能成型,以供觀賞,但進入秋季后,遇到霜凍植株就會逐漸死亡。其最佳觀賞時間自種苗定植后可達3~4個月,它的栽培年限通常不超過1年。
管理措施:宜選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做栽培基質。如果有條件,所用盆土可由腐葉、細細砂、園土按體積計以1:2的比例配成。風船葛喜微潮的土壤環境,稍耐旱。除在定植時于花盆底部施用50克左右的雞糞作為基肥外,生長旺盛階段還應每隔10天追施1次稀薄液體肥料。
在肥料充足的情況下生長迅速,風船葛喜陽光充足的環境,光照不足則植株生長不良,栽培地點應保持通風良好,喜溫暖環境,在18~28℃的溫度范圍內生長良好。它不耐寒冷、秋季溫度降低時,生長日趨衰弱,降霜后植株死亡。
由于風船葛是攀緣性植物,因此當植株高約10厘米時,應該在花盆上設立支架,以供植株更好生長。支架的大小、形狀可根據實際情況加以確定,通常支架的高度是花盆高度的2~3倍為宜,這樣可獲得較好的觀賞效果。
由于風船葛攀緣性較強,也可不采取搭設支架,而是用細繩牽引來誘導其莖部生長的管理方法。如果在陽臺上栽種了數盆風船葛,則可將它們排成一行,牽引繩也依次排成一行,當植株長大后,陽臺上就形成了一道綠色的籬障。
這樣既有利于降低陽臺的局部溫度,又可以使陽臺變得更富情趣,因此也常為栽培者采用。在陽臺栽培中,風船葛通常不易罹病,亦很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
倒地鈴的養殖方法:7~11月,果期8~12月,觀賞期在7~9月,全日照、半日照皆可生長,生育溫度15-30度C,生育時間約需2-3個月。結果期所需水分較多,所以要常保土壤濕潤。
可於枝條生長時立枝柱任其攀爬,或將其枝條牽引至欄桿,或用於籬笆,不僅可綠化,也可觀賞。以膨松且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需常保土壤濕度,以免種子失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