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花為夾竹桃科常綠小喬木。又名黃花狀元竹、酒杯花。原產美洲熱帶,喜光,喜高溫多濕氣候,耐半蔭。酒杯花是夾竹桃屬常綠大型灌木。樹冠開展。枝直立而光滑,叢生,嫩枝具棱,分枝力強。葉披針形,常3~4葉輪生,枝條中下部多對生,厚革質,葉脈明顯。
枝葉內均有少量乳汁。聚傘花序頂生,花冠漏斗狀,5裂,瓣上有皺,裂片向右扭旋,粉紅至深紅色,多數為重瓣和半重瓣。花期長,自6月開始到10月陸續有花。園藝品種甚多,常見者有白花夾竹桃、紅花夾竹桃。
形態特征:酒杯花的花萼5深裂;花冠色,漏斗狀,裂片5,左旋,喉部有5枚被毛鱗片;雄蕊5,著生于花冠喉部;子房2室,柱頭盤狀,花盤黃綠色,5淺裂。核果扁三角狀球形,直徑3~4cm,熟時淺黃色,內有種子3~4粒。
種子兩面凸起,堅硬。酒杯花的核果扁三角狀球形,直徑2.5-4厘米,內果皮木質,新鮮時亮綠色,干后黑色。花期6~12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
生長習性:酒杯花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喜光,喜高溫多濕氣候,生活力強,耐濕,耐半蔭,抗風,抗大氣污染。耐寒力不強,在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可以露地栽植,但在南京有時枝葉凍枯,小苗甚至凍死。在北方只能盆栽觀賞,室內越冬。
白花品種比紅花品種耐寒力稍強。夾竹桃不耐水濕,要求選擇高燥和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酒杯花喜光好肥。也能適應較陰的環境,但在庇蔭處栽植,花少色淡。萌力強,樹體受害后容易恢復。酒杯花生長于路邊或庭院內,秋季采取枝葉亦供藥用。
酒杯花的栽培技術:夾竹桃的適應性強,栽培管理比較容易,無論地栽還是盆栽都比較粗放。在地栽的地方,移植需在春季進行,移植時應進行重剪。夾竹桃生長迅速,多呈叢生狀,一般在6月間,宜將過密枝、過長枝從基部剪除。
對于樹勢過強的樹,9月間還應再進行一次修剪,以保持枝與枝的適當空間。主要病害有夾竹桃褐斑病、叢枝病、細菌性癭疣病等,可在發病初期噴灑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等藥劑。害蟲主要有夾竹桃紫蝶、夾竹桃蚜、橘棉蚧、褐軟蚧、網紋綿蚧等,可在幼蟲或若蟲期噴灑敵百蟲或敵敵畏等藥劑。
盆栽夾竹桃,除了要求排水良好外,還需肥水充足。春季萌發后需進行整形修剪,對植株中的徒長枝和纖弱枝,可以從基部剪去;對內膛過密枝,也宜疏剪一部分,使枝條分布均勻,樹形保持豐富。1~2年換盆一次,換盆應在修剪后進行。
夏季是夾竹桃生長旺盛和開花時期,需水量大,每天除早晚各澆一次水外,如見盆土過干,應再增加一次噴水,以防嫩枝萎蔫和影響花朵壽命。9月以后要扣水,抑制植株繼續生長。
使枝條組織老熟,增加養分積累,以利安全越冬。越冬的溫度需維持在8~10℃,低于0℃,即要落葉。夾竹桃系喜肥植物,盆栽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長期每月應追施一次肥料。夾竹桃莖葉有毒,在修剪、扦插時需注意。
上盆或移栽:小苗裝盆或養了幾年的大株轉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質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薄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蔭環境養護一周。
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并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濕度管理:喜歡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70~80%,空氣相對濕度過低,下部葉片黃化、脫落,上部葉片無光澤。
溫度管理:由于它原產于熱帶地區,喜歡高溫高濕環境,因此對冬季的溫度的要求很嚴,當環境溫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長,在霜凍出現時不能安全越冬。
在夏季:加強空氣對流,以使其體內的溫度能散發出去;放在半蔭處,或給它遮蔭50%;給它適當噴霧,每天2~3次。
在冬季:搬到室內光線明亮的地方養護;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
光照管理:喜歡半蔭環境,在秋、冬、春三季可以給予充足的陽光,但在夏季要遮蔭50%以上。放在室內養護時,盡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廳、臥室、書房等場所。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后(一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冬季有保溫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
肥水管理:對于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時添加有機肥料外,在平時的養護過程中,還要進行適當地肥水管理。
春、夏、秋三季:這三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冬季 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3~7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對于地栽的植株,春夏兩季根據干旱情況。
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頸部以外30~100公分開一圈小溝(植株越大,則離根頸部越遠),溝寬、深都為20公分。溝內撒進25~50斤有機肥,或者1~5兩顆粒復合肥(化肥),然后澆上透水。入冬以后開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澆水。
修剪:在冬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蟲、枯死、過密等枝條剪掉。也可結合扦插對枝條進行整理。
換盆:只要養護得法,它就會生長很快,當生長到一定的大小時,就要考慮給它換個大一點的盆,以讓它繼續旺盛生長。換盆用的培養土及組分比例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
脫盆:把要換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輕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動而與盆壁分離,把花盆倒過來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與中指輕輕夾住植株,手腕與指尖頂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從底孔把根土向下頂,讓植物脫出來。脫出來后,用雙掌輕輕拍打盆土,讓多余的土壤脫落。
花盆準備:選一適當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兩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蓋住,既要保證盆土不被水沖出去,又要能讓多余的水能及時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層陶粒或是打碎的紅磚頭,作為濾水層,厚約2~3公分。
排水層上再放有機肥,厚約1~3公分,肥料上再一薄層基質,厚約2公分,以把根系與肥料隔開,最后把植物放進去,填充營養土,離盆口約剩2~3公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