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母樹別名:米心樹、蚊母、蚊子樹、中華蚊母,金縷梅科,蚊母樹屬常綠灌木或中喬木,嫩枝有鱗垢,老枝禿凈,干后暗褐色;芽體裸露無鱗狀苞片,被鱗垢。葉革質,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產于中國廣東、福建、臺灣、浙江等省,多生于海拔100~200m之丘陵地帶,日本亦有分布。長江流域城市園林中常有栽培。

形態特征:蚊母樹的總狀花序長約2厘米,花序軸無毛,總苞2~3片,卵形,有鱗垢;苞片披針形,長3毫米,花雌雄同在一個花序上,雌花位于花序的頂端;萼筒短,萼齒大小不相等,被鱗垢;雄蕊5~6個,花絲長約2毫米,花藥長3.5毫米,紅色;子房有星狀絨毛,花柱長6-7毫米。

蚊母樹的蒴果卵圓形,長1~1.3厘米,先端尖,外面有褐色星狀絨毛,上半部兩片裂開,每片2淺裂,不具宿存萼筒,果梗短,長不及2毫米。種子卵圓形,長4~5毫米,深褐色、發亮,種臍白色。蚊母樹的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長習性:蚊母樹多生于亞熱帶常綠林中。多生于海拔100~300m之丘陵地帶;日本亦有分布。長江流域城市園林中常有栽培。蚊母樹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蚊母樹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中性土壤均能適應,而以排水良好而肥沃、濕潤土壤為最好。萌芽、發枝力強,耐修剪。

蚊母樹的栽培技術

修剪:蚊母樹枝條柔韌,萌發力強,耐修剪,適合制作直干式、曲干式、斜干式、枯干式、雙干式、懸崖式、臨水式等不同形式的盆景,葉片較小的中華蚊母、中華細葉蚊母的樹冠常加工成規整的云片形,而葉片較大的蚊母、楊梅葉蚊母的樹冠多制作成瀟灑飄逸的自然形。

加工方法采取扎、剪并用。蚊母樹是觀葉樹種,花期應及時摘除花序,勿使開花、結果,以保證葉片的正常生長。每2年至3年的春季翻盆一次,盆土要求含腐殖質豐富,肥沃疏松,排水透氣良好。

造型:對幼樹的造型應按照設計逐步進行,并注意對根的培養提升,使之懸根露爪,以表現其古樸多姿。對于生長多年的老樁則要因勢利導,因樁造型,盡量利用樹樁的原有形態,輔以牽拉、蟠扎、修剪等手段,以突出其自然美。

管理:蚊母樹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半陰,稍耐寒。已經成型的盆景生長期可放在室外光線明亮、空氣流通處養護,平時保持盆土濕潤,避免干旱,經常向葉面噴水,使葉色濃綠光亮;

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夏季高溫時要避免烈日曝曬,以免造成葉片邊緣枯焦。由于其長勢旺盛,萌發力強,應經常摘心、打頭,剪去影響樹形的枝條,以使盆景緊湊美觀。

越冬:冬季移至冷室內越冬,溫度控制在0℃至10℃,不要澆太多的水,使植株休眠,以利于來年的生長。每年春季發芽前對植株進行一次整形,剪去過密枝、過長枝、病蟲枝以及其他影響樹形美觀的枝條,促發新的枝葉,以提高盆景的觀賞性。

管理事項:按習性進行日常養護,大水大肥、高溫高濕、半蔭半陽管理;新葉長到深綠后修剪,一年可整型3~4次,整枝造型前要施肥;切勿失水,否則生長不良,輕者枯枝,重時枯樁。

起苗時間最好隨栽隨起,起得過早,樹苗蒸發失水時間長,對造林成活和生長均不利。圃地澆水冬春干旱地區,圃地土壤板結,起苗困難,起苗前5~6天圃地要澆透水,這樣既便于起苗,傷根少,確保苗木根系完整,又可使苗木充分吸水,提高苗體含水量,增強苗木抗御干旱的能力。

起苗深度要根據各樹種的根系分布規律起苗,宜深不宜淺。過淺,傷根多,起出的樹苗根系少,栽后成活率低或生長弱;對于過長的主根或側根,因不便掘起可以切斷,切忌用手拔苗,避免撕裂根或把根皮捋掉,否則影響成活。

要帶苗和大樹挖取時要帶土球,并用草繩纏裹。這樣可避免根系暴露在空氣中,使其少失水。同時,栽后根土密接,根系恢復吸收功能快,可提高常青樹苗和大樹移植的成活率。春天起苗不要在刮大風天起苗,風大苗木更易失水,影響成活。下雨天不應起常青樹苗,因枝葉易沾泥,影響綠化效果和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