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藤多年生蔓性草本。白粉藤的地下有塊根。白粉藤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中小盆種植懸吊栽培,葉色濃綠光亮,嫩芽披銀白色柔毛,富有浪漫灑脫情調,用于美化書房、客廳及臥室等;亦可立支架,使其蔓繞支架上生長,極富有野趣,頗耐觀賞。

形態特征:白粉藤是草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常被白粉,無毛。卷須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白粉藤的葉心狀卵圓形,長5-13厘米,寬4-9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

邊緣每側有9-12個細銳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基出脈3-5,中脈有側脈3-4對,網脈不明顯;葉柄長2.5-7厘米,無毛;托葉褐色,膜質,腎形,長5-6厘米,寬2-3厘米,無毛。

白粉藤的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二級分枝4-5集生成傘形;花序梗長1-3厘米,無毛;花梗長2-4毫米,幾無毛;花蕾卵圓形,高約4毫米,頂端圓鈍;萼杯形,邊緣全緣或呈波狀,無毛;

花瓣4,卵狀三角形,高約3毫米,無毛;雄蕊4,花藥卵橢圓形,長略甚于寬或長寬近相等;花盤明顯,微4裂;子房下部與花盤合生,花柱近鉆形,柱頭不明顯擴大。白粉藤的花期7-10月。白粉藤的果期11月至翌年5月。

生長習性:白粉藤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白粉藤生于山谷疏林或山坡灌叢,海拔100-1800米。

園林用途:白粉藤的中小盆種植懸吊栽培,葉色濃綠光亮,嫩芽披銀白色柔毛,富有浪漫灑脫情調,用于美化書房、客廳及臥室等;亦可立支架,使其蔓繞支架上生長,極富有野趣,頗耐觀賞。對光線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可以有明亮散射光的室內長年欣賞,在陰暗的室內也可連續布置4-6周或更長時間。 

白粉藤的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白粉藤通常在春、夏、秋三季選擇一年生的半木質化頂梢或側枝作插穗。剪取長10-15厘米,把下部葉片一半剪去,插于蛭石或泥炭土和粗沙混合的基質中,溫度保持25-30℃。經10天左右即可生根。也可將插條插于水中(注意保持水的清潔),待生根后盆栽。 

白粉藤盆栽可用3份園土、2份腐葉土混合作為基質,也可用泥炭土、腐葉土加1/4河沙土和少量基肥作為為基質。

栽培多年的老植株,可結合重修剪于早春新芽大量生長之前進行換盆。換盆時去掉部分老根和舊培養土,用新土重新盆栽。生長季節每1-2周施一次液肥。

夏季澆水要間干間濕,最好每天向葉面噴霧,以利生長;冬季澆水應稍噴水,以防葉片卷曲和紅蜘蛛為害;其它季節也應經常保持盆土濕潤。白粉藤適于明亮光照環境,在較陰暗處也可適應;

忌直射陽光,如強光直射則會出現燒褐斑。一般室溫下即可生長,在10-16℃環境下仍可見其生長。但冬季溫度低于5℃,容易受寒,葉片變黃、失去光澤,甚至脫落。

家庭栽培,每2-3周清洗一次葉面,以去除煙塵,保持葉片光亮。該植物往往生長很快,枝條過長,要經常修剪零亂的枝條,引導枝條伸展,以保持良好的株形。

白粉藤的病蟲害防治

白粉病:白粉藤的病害以白粉病常見,大部由于澆水過多、通風不良引起。主要為害葉片。葉面產生近圓形的白色粉斑,匯合成邊緣不明顯的大片白粉區,上面布滿白粉狀霉層,即病菌菌絲體、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葉片枯黃、卷縮。后期,白粉變為灰白色。 

防治方法:通常出現于夏季,涼爽干燥的氣候以及在陰濕地生長衰弱的植株發病者普通而嚴重。秋旱少雨還易形成閉囊殼。合理用肥,避免密植,改善田間通風條件。發病初期及時噴灑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20%三唑銅乳油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