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刺玫又叫刺玖花。屬薔薇科,黃刺玫原產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各地廣為栽培,喜光,耐寒力強,稍耐陰。對土壤沒有太多要求,耐干旱和瘠薄,鹽堿土壤中也能生長。不耐水澇,為落葉灌木,生活中如何養植黃刺玫呢?下面是好花網為大家整理的黃刺玫的養殖方法,希望你會喜歡!

黃刺玫,拉丁學名: Rosa xanthina Lindl,落葉灌木。小枝褐色或褐紅色,具刺。奇數羽狀復葉,小葉常7枚-13枚,近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有鋸齒;托葉小,下部與葉柄連生。

先端分裂成披針形裂片,邊緣有腺體,近全緣。花黃色,單瓣或蘭重瓣,無苞片。花期5月-6月。果球形,紅黃色。果期7月-8月。遼寧省阜新市市花。晉南俗稱“馬茹子”。

形態特征:直立灌木,高2-3米;枝粗壯,密集,披散;小枝無毛,有散生皮刺,無針刺。小葉7-13,連葉柄長3-5厘米;小葉片寬卵形或近圓形,稀橢圓形,先端圓鈍,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

邊緣有圓鈍鋸齒,上面無毛,幼嫩時下面有稀疏柔毛,逐漸脫落;葉軸、葉柄有稀疏柔毛和小皮刺;托葉帶狀披針形,大部貼生于葉柄,離生部分呈耳狀,邊緣有鋸齒和腺。

花單生于葉腋,重瓣或半重瓣,黃色,無苞片;花梗長1-1.5厘米,無毛,無腺;花直徑3-4(-5)厘米;萼筒、萼片外面無毛,萼片披針形,全緣,先端漸尖,內面有稀疏柔毛,邊緣較密;花瓣黃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寬楔形;花柱離生,被長柔毛,稍伸出萼筒口外部,比雄蕊短很多。

生長習性:黃刺玫原產我國東北及華北地區,屬溫帶樹種。耐寒、耐旱、喜陽光,稍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瘠薄,在堿性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長。

黃刺玫的養殖方法

土壤:黃刺玫在生長的時候對土壤要求不嚴,比較能耐干旱和貧瘠,也能在堿性土壤中生長。但是因為黃刺玫不耐水澇,所以土壤要求排水性要好,盡量疏松透氣。

水肥管理:黃刺玫在定植時,先要施一些腐熟的堆肥作基肥,成活后一般不需再施肥,但為了使其枝繁葉茂,可隔年在花后施1次追肥。黃刺玫在栽后要先澆一次透水,隔3天左右再澆1次,便可成活。在日常管理中應視干旱情況及時澆水,以免因過分干旱缺水引起萎蔫,甚至死亡。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澇,霜凍前灌1次防凍水。

施肥:首先需要在放入黃刺玫花苗的洞穴內施一至二鐵鍬的腐熟堆肥作基肥用。此處應注意,黃刺玫栽植后需要修剪較多的枝條并且澆透水,之后隔3天左右再澆1次,這樣可以大大提高黃刺玫花幼苗的成活率。待到黃刺玫成活后,一般就不須要再施肥,但為了使其枝繁葉茂,可每隔一年在花后施1次追肥。

澆水:對黃刺玫的日常管理中應視其干旱情況及時澆水,以免因過分干旱缺水或澆水過于頻繁引起的死亡。在雨季的則要注意排水防澇,霜凍前還需再灌1次防凍水。

修剪:黃刺玫開花后為了減少養分消耗,要及時對其的花枝進行修剪,要去掉殘花敗枝。在黃刺玫萌芽前落葉后應結合分株進行修剪,剪除枯老枝及過密的細弱枝,使其生長旺盛。對一到兩年的生枝應盡量做到少短剪,以免減少花數。

病蟲害:黃刺玫栽培容易,管理粗放,病蟲害少。一般在黃刺玫的生長過程中會出現白粉病的危害,主要表現為葉片兩面發生病變,有稀疏的白粉狀霉層,使葉片扭曲,幼葉變紫褐色枯死。

其他:栽培黃刺玫的時間一般是從三月下旬到四月初。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黃刺玫是需要帶土球栽植的,即在移植黃刺玫時,挖出來的苗木是不敲除掉根部糾纏的泥塊的,并在切掉部分根系之后,把這個帶泥的根部修整成一個圓球的形狀。這樣做可以保證黃刺玫花根對無機鹽和水分的吸收,大大提高了黃刺玫的成活率。

養殖注意事項:黃刺玫栽植距離不可過密,春栽或秋栽均可。定植的成株在春天萌動前和開花期間應適當澆水,雨季注意排水切忌積水。新植的幼苗最初幾年應在開花后將枝條適當短剪,可促使多發新枝,使株叢豐滿開花多。對多年生的老株應適當剪去過密的內膛枝,促使通風有利生長旺盛和花芽的分化。

黃刺玫花期5月-6月。果球形,紅黃色。果期7月-8月。遼寧省阜新市市花。晉南俗稱“馬茹子”。黃刺玫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各地庭園習見栽培。除了觀賞外,還可做保持水土及園林綠化樹種。

黃刺玫的養殖方法以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