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榕(學名:Elaeocarpus hainanensis Oliver),又名“水柳樹”“海南膽八樹”“海南杜英 ”,是杜英科,杜英屬下的常綠小喬木。葉革質,聚生于枝頂,狹披針形至倒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花白色,倒卵形;核果紡錘形,花期6-7月。

水石榕性喜高溫、多濕的環境,生于低濕處及山谷水邊,分布于中國海南、云南、廣西等地以及越南。因其株形茂盛,花密,適于作庭院風景樹,也可盆栽觀賞。

小喬木,具假單軸分枝,樹冠寬廣;嫩枝無毛。葉革質,狹窄倒披針形,長7-15cm,寬1.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幼時上下兩面均禿凈,老葉上面深綠色,干后發亮,下面淺綠色,側脈14-16對,在上面明顯,在下面突起,網脈在下面稍突起,邊緣密生小鈍齒;葉柄長1-2cm。

總狀花序生當年枝的葉腋內,長5-7cm,有花2-6朵;花較大,直徑3-4cm;苞片葉狀,無柄,卵形,長1cm,寬7-8mm,兩面有微毛,邊緣有齒突,基部圓形或耳形,有網狀脈及側脈,宿存.

花柄長約4cm,有微毛;萼片5片,披針形,長約2cm,被柔毛;花瓣白色,與萼片等長,倒卵形,外側有柔毛,先端撕裂,裂片30條,長4-6mm;雄蕊多數,約和花瓣等長,有微毛,藥隔突出成芒刺狀,長4mm;花盤多裂而連續,圍著子房基部;子房2室,無毛,花柱長1cm,有毛;胚珠每室2顆。

核果紡錘形,兩端尖,長約4cm,中央寬1-1.2cm;內果皮堅骨質,表面有淺溝,腹縫線2條,厚1.5mm,1室;種子長2cm。

繁殖方法:種子采后即播,可提高發芽率。移栽宜在秋初或晚春進行,小苗需帶宿土,大苗需帶土坨。該樹種適宜水邊種植,但不耐長期積水,養護時注意水位和土壤的通透性。

種植技術:水石榕的種子于9-10月成熟,當果皮由青綠色變成暗黃色時進行采收。采后堆漚2-3天,讓果肉軟化腐爛,水浸搓洗去肉,撈起陰干。種子干粒重約2940g,應隨采隨播,如用濕沙貯藏,不宜超過40天。

育苗地應選擇坡度平緩、陽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苗床高15cm左右,純凈黃心土加火燒土(比例為4:1)作育苗基質,用小木板壓平基質,用撒播方法進行播種,用細表土或干凈河沙覆蓋,厚度約1.5-2.0cm,以淋水后不露種子為宣,用遮光網遮蔭,保持苗床濕潤,播種后約40天種子開始發芽,經30天左右發芽結束,發芽率約75%-90%。

在春季,當氣溫回升,雨水淋透林地時進行造林;如要夏季造林,須在大雨來臨前1-2天或雨后即時種植,或在有條件時將營養袋苗的營養袋浸透水后再行種植。澆足定根水,春季造林成活率可達98%以上,夏季略低。

造林后3年內,每年4-5月和9-10月應進行撫育各1次。撫育包括全山砍雜除草,并擴穴松土,穴施漚熟農家肥l埏或施復合肥0.1kg,肥料應放至離葉面最外圍滴水處左右兩側,以免傷根,影響生長,3-4年即可郁閉成林。

水石榕四季常綠,分枝多而濃密,有獨特的椎形樹冠,花期時開出一串串白色素雅的風鈴狀花朵,隨風搖曳,像流蘇翩翩起舞。為集觀葉和觀花為一身的優良園林觀賞樹種。

水石榕的花語是:謙遜、美德,堅定不移。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就如,謙遜淡雅的水石榕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