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常于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于早春用前一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扦插。 那朱砂根怎么扦插繁殖?朱砂根的扦插養護管理如何呢?下面好花網就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吧。
朱砂根(學名:Ardisia crenata Sims)是紫金牛科,紫金牛屬灌木,高可達2米,莖粗壯,葉片革質或堅紙質,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皺波狀或波狀齒,兩面無毛,葉柄長約1厘米。
傘形花序或聚傘花序,著生花枝頂端;花梗無毛;花萼僅基部連合,萼片長圓狀卵形,頂端圓形或鈍,兩面無毛,花瓣白色,盛開時反卷,外面無毛,花藥三角狀披針形,子房卵珠形,果球形,鮮紅色。
5-6月開花,10-12月結果(有時2-4月)。分布于中國西藏東南部至臺灣,湖北至海南島等地區,海拔90-2400米的疏、密林下蔭濕的灌木叢中。印度,緬甸經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至日本均有分布。
朱砂根為民間常用的中草藥之一,根、葉可祛風除濕,散瘀止痛,通經活絡,用于跌打風濕、消化不良、咽喉炎及月經不調等癥。果可食,亦可榨油,土榨出油率20-25%,油可供制肥皂。亦為觀賞植物,在園藝方面的品種亦很多。
生長習性:海拔90-2400米的疏、密林下蔭濕的灌木叢中。喜溫暖、濕潤、蔭蔽、通風良好環境,生長溫度 8~32℃。其生長適溫為 16~ 30℃,自然氣溫高于 32℃ 時,生長停滯,應加強遮蔭、 通風 、增濕 ( 空氣相對濕度70%~ 80% ) 以降溫。
冬季氣溫低于 3℃應采取防凍措施。不耐旱瘠和暴曬, 在全日照陽光下生長不良, 亦不適于水濕環境。 對土壤要求不嚴, 但以土層疏松濕潤、 排水良好和富含腐殖質的酸性或微酸性的沙質壤土或壤土上并有蔭蔽下生長良好。
朱砂根的繁殖方式
播種:播種繁殖是朱砂根繁殖常用的方式。播種繁殖,首先需要進行選種,在朱砂根果實成熟之后進行采摘,去皮洗凈之后可以進行播種,可以進行沙藏,第二年的春天進行播種。注意種子不要儲藏太久。
播種繁殖需要進行消毒,對種子和土壤進行消毒。對種子消毒之后,可以繼續催芽,便于提高發芽率。催芽后進行播種,將種子放在土壤上,覆蓋上一層土壤。播種之后要澆水。
但是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要將種子沖出土壤。朱砂根在播種之后,需要合理養護,注意保溫保濕,保證有充足的光照,但是避免強光直射。當朱砂根的小苗長出3片以上的葉子的時候就可以進行移栽。
壓條:朱砂根還可以進行壓條,選擇健壯的枝條在頂梢以下30cm左右將樹皮剝開。將枝條壓進土壤當中,覆蓋上泥土,或者是將剝開的地方用薄膜包起來,放上一些濕潤的土壤,一到兩個月左右就可以生根了。待朱砂根生根后,將枝條剪下,進行栽植既可。
朱砂根怎么扦插繁殖
扦插基質: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建議使用已經配制好并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堿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
扦插枝條的選擇: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后,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
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后,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扦插后的養護管理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
扦插后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扦插后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
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
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