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即銀杏,出自《日用本草》。《綱目》:銀杏,原生江南,以宣城者為勝,樹高二、三丈,葉薄,縱理儼如鴨掌形,有刻缺,面綠背淡,二月開花成簇,青白色,二更開花,隨即卸落,人罕見之。

一枝結子百十,狀如柿子,經霜乃熟,爛去肉取核為果,其核兩頭尖,其仁嫩時綠色,久則黃。《隨息居飲食譜》:中銀杏毒者,昏暈如醉,白果殼或白鲞頭煎湯解之。食或太多,甚至不救,慎生者不可不知也。

《四川中藥志》:白果,3-5歲的小兒,一次服30-40粒者易中毒。若中毒可用麝香一分,調溫水服即解。又喘咳痰稠者服后易致咳痰困難,宜配入清熱之藥為妥。《上海常用中草藥》:多食白果中毒,可出現頭痛、發熱、抽筋、煩躁不安、嘔吐、呼吸困難等現象,急用生甘草二兩,煎服;或用白果殼一兩,煎服。

白果的繁殖方式

銀杏【白果】樹樹形優美、秋季葉色金黃,適宜作庭蔭樹、行道樹及觀賞樹,常常被作為園林綠化的首選樹種。銀杏的繁殖方法很多,大致有播種、分蘗、扦插、嫁接4種方法。

播種繁殖:秋季種子采收后,去掉外種皮,將帶中果皮的種子曬干,當年即可冬播或翌年春播(若春播,必須先進行混沙層積催芽)。播種時,將種子胚芽橫放在播種溝內,播后覆土3厘米~4厘米厚并壓實。當年幼苗可長至15厘米~25厘米高,秋季落葉后,即可移植。

必須注意:播種繁殖要建立專門的苗圃。苗圃應選地勢較高、排水良好、水源充足、灌溉方便的地方,同時要精耕細作,整平地面,施足底肥,并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蟲。播種數量,視白果大小而定,一般每畝播種25公斤左右,可出苗1.5萬~2萬株。開溝播種時,先澆底水,再將白果側放于溝內,如已出芽,將芽尖向下放置,然后覆土約3厘米即告結束。

如條件允許,覆土后應再蓋一層塑料薄膜,以保持其濕度和溫度。當胚芽出土后適當通氣,逐漸揭開薄膜。6月份以后,有條件的應進行遮陰。第一年銀杏苗木嫩弱,不宜施過量的化肥,要掌握薄肥淡施。如遇大雨,要及時放水并要適時松土。

分蘗繁殖:利用銀杏樹的根際萌蘗進行,分蘗繁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銀杏樹由于大砧高接,大樹根部易產生大量的萌蘗,任其自然生長多年,則可形成“懷中抱子”的銀杏園林風景。如果切除根蘗繁育苗木,不但節省種子,而且生長快,開花結果早。

分蘗繁殖可采用兩種方法:一是利用原有根蘗切離繁殖,二是挖溝斷根促發新蘗繁殖。利用原根蘗切離繁殖是最簡便的一種方法。每年七八月間,在根蘗莖部先進行環形剝皮后培土,經過一個多月后環剝處就能發出新根,第二年春天就可切離母體直接定植。

挖溝斷根促發新蘗是在秋季進行,在大銀杏樹附近適當的地方,挖深寬各50厘米的環狀溝,切斷側根,再填入混有肥料的土壤,生長一年即可切離形成新苗。利用分蘗繁殖的小苗,可以直接定植,不需在苗圃里再進行培育,因此,名為分蘗育苗,實為分蘗定株。

扦插繁殖:扦插繁殖分為老枝扦插和嫩枝扦插兩種。老枝扦插一般于春季3月~4月剪取母株上一、二年生健壯、充實的枝條,剪成每段10厘米~15厘米長的插條,扦插于細黃沙或疏松的土壤中,插后澆足水,保持土壤濕潤,約40天即可生根。成活后,進行正常管理。第二年春季即可移植。此法適用于大面積綠化育苗等。

嫩枝扦插是在7月上旬,取下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剪成2芽一節的插穗或3芽一節的插穗,用100ppmABT生根粉浸泡后,插入透氣砂質土壤苗床,注意遮陰,保持空氣濕度,待發根后再帶土移栽普通苗床。

嫁接繁殖:嫁接繁殖是銀杏栽培中主要的繁殖方法,可提早結果,使植株矮化、豐滿、豐產。一般于春季3月中旬~4月上旬采用皮下枝接、剝皮接或切接等方法進行嫁接。接穗多選自20年~30年生、生長力強、結果旺盛的植株。一般選用3年~4年生枝上具有4個左右的短枝作接穗,每株一般接3枝~5枝。嫁接后5年~8年開始結果。

病蟲害防治苗木莖腐病,一般在雨季后發生。病苗基部初現褐色斑塊,以后韌皮部腐爛碎裂,苗木枯死。防治方法,夏季應搭蔭棚,插樹枝或在行間蓋草保墑、遮蔭。

蟲害有天牛,可用人工捕殺或放天敵腫腿蜂進行生物防治。樟蠶可于冬刮除樹上越冬卵,6-7月摘除蠶蛹,以及用馬拉松1000倍液噴殺初孵化幼蟲。另有銅綠金龜子、黑胸散白蟻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