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是中國木犀屬眾多樹木的習稱,代表物種木犀(學名: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又名、巖桂,系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質堅皮薄,葉長橢圓形面端尖,對生,經冬不凋。花生葉腑間,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園藝品種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銀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花卉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于一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尤其是仲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

在中國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之作的數量也頗為可觀。自古就深受中國人的喜愛,被視為傳統名花。以桂花做原料制作的桂花茶是中國特產茶,它香氣柔和、味道可口,為大眾所喜愛。桂花在園林建設中有著廣泛的運用。

形態特征:桂花的葉片革質,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4.5厘米,寬2.6-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呈楔形或寬楔形,全緣或通常上半部具細鋸齒,兩面無毛,腺點在兩面連成小水泡狀突起,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側脈6-8對,多達10對,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葉柄長0.8-1.2厘米,最長可達15厘米,無毛。

桂花為聚傘花序簇生于葉腋,或近于帚狀,每腋內有花多朵;苞片寬卵形,質厚,長2-4毫米,具小尖頭,無毛;花梗細弱,長4-10毫米,無毛;花極芳香;花萼長約1毫米,裂片稍不整齊;花冠黃白色、淡黃色、黃色或桔紅色,長3-4毫米,花冠管僅長0.5-1毫米;

雄蕊著生于花冠管中部,花絲極短,長約0.5毫米,花藥長約1毫米,藥隔在花藥先端稍延伸呈不明顯的小尖頭;雌蕊長約1.5毫米,花柱長約0.5毫米。桂花的花期9-10月上旬。桂花的果期翌年3月。

生長習性:桂花適應于亞熱帶氣候地區,性喜溫暖,濕潤。種植地區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最低氣溫-13℃,最適生長氣溫是15~28℃。

濕度對桂花生長發育極為重要,要求年平均濕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若遇到干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

桂花的主要價值

園林用途:桂花的園林用途廣泛,在科學不斷進步的今天,原產于南方的苗木已經引種到北方,廣泛分布在江蘇、河南、山東、北京、天津、大連、山西等地。桂花的綠化效果好,體現速度快,栽植當年既能發揮較好的作用。但是在北方栽植耐寒性一般,冬季需要特殊保護,才能安然越冬。

桂花終年常綠,枝繁葉茂,秋季開花,芳香四溢,可謂“獨占三秋壓群芳”。在園林中應用普遍,常作園景樹,有孤植、對植,也有成叢成林栽種。在我國古典園林中,桂花常與建筑物,山、石機配,以叢生灌木型的植株植于亭、臺、樓、閣附近。

舊式庭園常用對植,古稱"雙桂當庭"或"雙桂留芳"。在住宅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樹,能收到:金風送香"的效果。在校園取“蟾宮折桂”之意,也大量的種植桂花。桂花對有害氣體二氧化硫、氟化氫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礦區的一種綠化的好花木。

桂花香氣撲鼻,含多種香料物質,可用于食用或提取香料。我國已形成湖北咸寧、湖南桃源、安徽六安、廣西桂林、貴州遵義、湖北武漢等集中種植桂花的地域。

江城賞桂:武漢部分景點桂花:漢口江灘3458株,百步亭游園153株,黃浦路24株、漢江綠地63株、江城綠化已從過去添綠、添花升級到添香階段,在新建、改建的公共綠地中增加芳香類植物數量,提升城市品位。

百步亭小區前些年在小區中心廣場栽種了473株桂花樹,很受居民喜愛,近幾年不斷補栽,如今已有上千株,每到中秋前后就桂香悠悠,儼然聞名象牙塔的武大桂園。武漢還特意推出武漢賞花地圖,方便游客賞桂花,櫻花,梅花等各種花木。

武漢市新洲區現有桂花基地13000畝,主要分布在倉埠,有基地34個,其中500畝以上11個,最大的桂花園,面積近4000畝,這也是全國最大的桂花園,還有華中最大的丹桂園,面積1000畝。

其一,桂花品種最多。有157個品種,全國最多。 其二,桂花珍品多,其中早紅丹桂面積1000畝,是華中最大的丹桂園。其三,桂花繁育基地面積最大,正在繁育的桂花苗已有400萬株,列華中最大。

據不完全統計,僅園林部門負責管理的武漢中心城區公共綠地里,就栽種有桂花樹3.32萬株,其中1.23萬株分布在63座城市公園里。這意味著,公園之外的桂花樹占到大半。僅東湖磨山上就有桂花林上百畝、1萬多株。

武漢綠化喬木達120余種共計75.4萬株,桂花樹占比不到5%。但武漢園林部門負責人說,武漢三鎮建成區面積比咸寧城區大幾倍,平均每平方公里有桂花樹70余株,桂花樹數量已超過老牌“桂花之鄉”。

已然變身一座“桂花之都”。細心的市民還發現,三鎮街頭的桂花樹不僅有丹桂、金桂、銀桂等多個品種,按樹型分為獨桿桂、叢生桂等。不同的桂花花期不同,使得江城金秋桂香可持續月余。

桂花公園:蘇州桂花公園 蘇州桂花公園建成于1998年10月,占地16.5公頃,位于蘇州古城的東南隅,毗鄰蓬勃發展的工業園區。東面與古運河相擁,南面綿延數里環抱在郁郁蔥蔥的姑蘇城城垣和大運河的綠水旁,蘇州市環古城風光帶建設的重點景觀之一。

沿運河南部建有古城“蛇門”及二百十八米長的姑蘇水陸城樓,二公里長的蜿蜒曲徑沿運河穿梭在茂密的柳蔭綠島樹林中,草坪寬廣,自然舒適,充分顯現了江南城市水鄉的特色,是市民休閑、散步、觀景的最佳去處。

桂花公園是以蘇州市的市花“桂花”命名。園內花灌木以常綠植物為主,品種達260余種,其中不乏名貴稀有樹種。尤以桂花樹種為特色,園中桂花品種之豐富,數量之多,居國內首位。為國內桂花品種收集和種植數量最多的專類園。

為了建成桂花品種專類園,支持“桂花品種國際登錄權”工作的開展,公園里組織人馬南下上海、杭州、浙東、浙西,遠赴四川東南部十幾個縣,翻山越嶺,爬山涉水,尋覓到一些久聞其名而無緣相見的知名品種。

如九龍桂、一串紅和雪桂等,這些品種除桂花公園有一定量保存外,別處均不多見。國內經桂花分類專家向其柏和劉玉蓮記載的桂花品種有62個,其中桂花公園收集的品種就有50個,分屬四季桂類和秋桂類兩大類和四季桂、銀桂、金桂和丹桂4個品種群。

家居擺放:桂花能讓你家充滿詩意。“伴佳人,香滿天下,譽滿天下,是崇高美好的,吉祥的”是桂花的花語,劉禹錫的“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蘇軾的“江云漠漠桂花濕,梅雨翛翛荔子然”。

還有李清照的《鷓鴣天·桂花》:“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清人張云敖的絕句《品桂》:“西湖八月足清游,何處香通鼻觀幽?滿覺隴旁金粟遍,天風吹墮萬山秋。”

頌桂的詩句雖多,但是觸景傷懷的也不少,如唐朝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可見,桂花是充滿感情的植物。

桂花能綠化你的家居:讓你感到無可挑剔,我們知,桂花能夠放出淡而不俗的清香,那種香味濃之余又不會刺激大家的嗅覺,很多人會選擇它去探病,因為可以凈化病房內的空氣,在家里也一樣,長期把桂花放在家里,它就可以長期吸附家里的異味,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干凈的氧氣和陣陣的幽香。

桂花的文化背景

眾多別稱:桂花有很多別稱:因為葉子像圭而稱“桂”;紋理如犀,又叫木犀;其清雅高潔,香飄四溢,被稱為“仙友”;桂花又被稱為“仙樹”、“花中月老”。桂花通常生長在巖嶺上,也叫“巖桂”;

桂花開花時濃香致遠,其香氣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清可蕩滌,濃可致遠,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稱;黃花細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為“仙客”;花開于秋,舊說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稱“西香”或“秋香”;桂花樹是崇高、貞潔、榮譽、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飛黃騰達者謂之“折桂”。

栽植講究:周《客座新聞》中記載:“衡神詞其徑,綿亙四十余里,夾道皆合抱松桂相間,連云遮日,人行空翠中,而秋來香聞十里,其數竟達17000株,真神幻佳景”。可見當時已有松桂相配作行道樹。在現代園林中,因循古例,充分利用桂花枝葉繁茂,四季常青等優點,用作綠化樹種。

其配置形式不拘一格,或對植,或散植,或群植、列植。傳統配置中自古就有“兩桂當庭”、“雙桂留芳”的稱謂,也常把玉蘭、海棠、牡丹、桂花四種傳統名花同植庭前,以取玉、堂、富、貴之諧音,喻吉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