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又名紅顏楓,為槭樹科雞爪槭的變型,是落葉喬木,產于浙江,安徽,江蘇,河南,江西,上海等地。紅楓樹高2-8米,枝條多細長光滑,偏紫紅色。葉掌狀,5-7深裂紋,直徑5-10CM,裂片卵狀披針形,先端尾狀尖,緣有重鋸齒。花頂生傘房花序,紫色。翅果,翅長2-3CM,兩翅間成鈍角。

紅楓性喜陽光,適合溫暖濕潤氣候,怕烈日曝曬,較耐寒,稍耐旱,不耐澇,適生于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早春發芽時,嫩葉艷紅,密生白色軟毛,葉片舒展后漸脫落,葉色亦由艷麗轉淡紫色甚至泛暗綠色。紅楓為名貴的觀葉樹木,故常作盆栽欣賞。

楓是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對生。如梣葉楓(A.negundo)的葉是羽狀的。楓樹中有雌雄同株,也有雌雄異株的種。有的種為蟲媒,有的則是風媒。花有五瓣,雄蕊部分退化。子房上位。

形態特征:落葉小喬木。樹姿開張,小枝細長。樹皮光滑,呈灰褐色。單葉交互對生,常叢生于枝頂。葉掌狀深裂,裂片5-9.裂深至葉基,裂片長卵形或披針形,葉緣銳鋸齒。春、秋季葉紅色,夏季葉紫紅色。

嫩葉紅色,老葉終年紫紅色。傘房花序,頂生,雜性花。花期4-5月。翅果,幼時紫紅色,成熟時黃棕色,果核球形。果熟期10月。紅楓的葉片里含有多種色素,分別為葉綠素、葉黃素、胡蘿卜素、類胡蘿卜素等。

在植物的生長季節,由于葉綠素占絕對優勢,葉片便鮮嫩翠綠。秋季來臨,氣溫下降,葉綠素合成受阻,同時葉綠素在低溫下轉化為葉黃素和花青素時葉片就呈現出黃色而進一進轉化為花色素苷的紅色素,使葉片呈現出紅色,故名紅楓。

生長習性:亞熱帶樹種。性喜濕潤、溫暖的氣候和涼爽的環境,較耐陰、耐寒,忌烈日暴曬,但春、秋季能在全光照下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適宜在肥沃、富含腐殖質的酸性或中性沙壤土中生長,不耐水澇。

紅楓喜歡溫暖濕潤、氣候涼爽的環境,喜光但怕烈日,屬中性偏陰樹種,夏季遇干熱風吹襲會造成葉緣枯卷,高溫日灼還會損傷樹皮,紅楓雖喜溫暖,但尚是比較耐寒的。

在黃河流域一帶,冬季氣溫低達-20℃,但只要環境良好,仍可露地越冬。至于黃河以北,則宜盆栽,冬季入室為宜。紅楓在土壤pH5.5~7.5的范圍內能適應,故在微酸性土、中性土和石灰性土中均可生長。

紅楓的繁殖方式

嫁接繁殖法:紅楓可以用嫁接法進行繁殖,用2-4年生的雞爪槭實生苗作砧木,切接宜在3-4月進行,砧木高度可根據需要確定;靠接在5-6月梅雨季節進行,秋季落葉后切離,這種方法僅用于少數珍貴的品種。

芽接應用最為普遍,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下旬和秋后8月下旬到9月下旬是最佳時間。初夏是枝條生長旺期,利用紅楓當年生向陽健壯短枝上的飽滿芽,帶1厘米長葉柄作接芽。

接后溫度漸高,雖接后有塑料帶綁扎,但芽與葉柄仍暴露在外,加之紅楓皮層較薄,接芽又小,因此在按后應定期噴霧保濕,以提高成活率。秋后芽接,方法基本相同。接好一周后,若葉柄一觸即落,就說明已成活,否則要補接。

扦插繁殖法:紅楓也可用扦插法進行繁殖,特別在制作小型盆景或盆栽時最好用此法。扦插一般在6-7月梅雨時期進行。選當年生壯枝長20厘米左右作插條,速蘸1000ppm萘乙酸粉劑,扦入蛭石或珍珠巖與塘泥各半的基質中。

以后注意遮蔭;噴水保濕,大約1個月后可陸續生根。如有全光噴霧的條件,選用2年生的枝條也能生根,且成活率高。移植后,要進行遮蔭,半月后可逐步接受陽光,并要加強水肥管理。

紅楓的養殖方法

土壤: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土壤pH5.5~7.5的范圍內能適應,故在微酸性土、中性土和石灰性土中均可生長,適宜在肥沃、富含腐殖質的酸性或中性沙壤土中生長。

澆水:紅楓生長過程中喜濕潤,但是,除夏季澆水要充足外,平時澆水不能過多,以經常保持盆土濕潤為好,這樣有利于保持樹姿優美。陽光:紅楓喜溫暖,春秋可接受全日照,入夏后要移至半陰處,避免中午烈日直射,干燥高溫時要適當噴水降溫增濕。

溫度:紅楓雖喜溫暖,但尚是比較耐寒的,在黃河流域一帶,冬季氣溫低達-20℃,但只要環境良好,仍可露地越冬。至于黃河以北,則宜盆栽,冬季入室為宜。

施肥:每年5-8月,一般每月施1次稀薄餅肥水,從9月起改施以鉀肥為主的液肥,如1%的硫酸鉀溶液或草木灰浸出液,以利葉色紅艷。紅楓多數品種在新葉期為紅色,入夏漸變為綠色,霜后又轉為紅色。

為了使紅楓在國慶前后提前呈紅葉,可采用摘葉的方法進行催紅,強迫萌發新葉.具體方是:在8月中旬將植株上所有葉片連同葉柄全部摘除。放在陽光充足處,追隨1-2次糞肥。

且每天澆1次水,保持盆土濕潤,同時適當向枝條上噴水。大約半個月后,腋芽就會陸續萌發,綻出小的紅葉,9月下旬整葉片發育成熟,整樹紅葉,正好在國慶時欣賞。

水肥管理:紅楓屬于速生樹種,生長速度完全取決水肥管理。好的管理能讓紅楓1年的生長速度超過2公分,美國對于紅楓的培育已經精細到不同階段苗木、不同時間的水肥控制不同(如嬰兒奶粉配方,針對不同年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