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花是落葉喬木,高達25米,徑粗可達200厘米,樹冠幼時狹卵形,成熟大樹則呈寬卵形或松散廣卵形。實生起源的大樹常主干明顯,樹體壯實,雄奇偉岸,生長勢壯,節長枝疏,然花量稍稀。

在小型或封閉式的園林中,孤植或小片叢植,宜用嫁接種,以體現古雅之趣。而風景游覽區則宜選用實生種,以表現粗獷純樸的風格。今天為大家簡單地介紹下玉蘭花的養殖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玉蘭花養殖方法

土壤要求:玉蘭花適宜種植在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之中,但也能在輕度鹽堿土(pH值為8.2,含鹽量0.2%)中正常生長。玉蘭是肉質根,怕積水,種植地勢要高,在低洼處種植容易爛根而導致死亡。玉蘭栽種地的土壤通透性要好,在粘土中種植則生長不良,在沙壤土和黃沙土中生長最好。

溫度光照:玉蘭花喜光,幼樹較耐陰,不耐強光和西曬,光照過強或西曬,容易使樹木受到灼傷。玉蘭花可種植在側方擋光的環境下,種植于大樹下或背陰處則生長不良,樹形瘦小,枝條稀疏,葉片小而發黃,無花或花小。玉蘭花較耐寒,能耐—20℃的短暫低溫,但不宜種植在風口處,否則易發生抽條。

移栽上盆:玉蘭花不耐移植,一般在萌芽前10至15天或花剛謝而未展葉時移栽較為理想。起苗前4至5天要給苗澆一次透水,這樣做不僅可以使植株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同時也利于種苗在栽種后成活,還利于挖苗時土壤成球。在挖掘時一定要謹慎,盡量少傷根系,斷根的傷口一定要平滑,以利于傷口愈合。

栽植時深度要適宜,一般來說,栽植深度可略高于原土球2至3厘米,過深則易發生悶芽,過淺會使樹根裸露,還容易被風吹倒。大規格苗應及時搭設好支架,支架可用三角形支架,防止被風吹傾斜。種植完畢后,應立即澆水,3天后澆二水,5天后澆三水,三水后可進入正常管理,剪除多余花蕾。

澆水方法:玉蘭花既不耐澇也不耐旱,在栽培養護中應嚴格遵循其“喜濕怕澇”這一原則。在栽培養護過程中,有許多人認為玉蘭怕澇,就應盡量少澆水,這種認識和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玉蘭花怕澇并不等于喜旱,它本身是喜歡濕潤環境的,在水分的管理上要掌握好土壤不能過干也不能過濕這個度。

新種植的玉蘭花應保持土壤濕潤,這也是保證其成活率的重要舉措。給進入正常管理的玉蘭花澆水,早春的返青水,初冬的防凍水是必不可缺的,而且要澆足澆透,在生長季節里,可每月澆一次水,雨季應停止澆水,在雨后要及時排水,防止因積水而導致爛根,此外還應該及時進行松土保墑。

摘葉方法:在室內養殖的玉蘭花在每年的春分到清明之間可以選擇出室培養一段時間,多在陰天或多云的天氣進行,出室后的2-3天是玉蘭對室外環境的適應時間。

然后將植株上的老葉摘除,僅保留枝梢上的幾片嫩葉來促進新梢生長。此后每到一次花落時,就需將少量老葉摘掉,為新枝的生長與花芽萌生節省所需養分。在玉蘭花的生長期,必要和適度的摘心工作,也能夠控制養分的平衡分配,促進側枝的生發。

施肥方法:玉蘭花喜肥,除在栽植時施用基肥外,此后每年都應施肥,肥料充足可使植株生長旺盛,葉片碧綠肥厚,不僅著蕾多,而且花大,花期長且芳香馥郁。

給玉蘭花施肥,每年分4次進行,即花前施用一次氮、磷、鉀復合肥,這次肥不僅能提高開花質量,而且有利于春季生長。花后要施用一次氮肥,這次肥可提高植株的生長量,擴大營養面積。

在每年的7—8月應當施用一次磷、鉀復合肥,這次肥可以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新生枝條的木質化程度。入冬前結合澆冬水再施用一次腐熟發酵的圈肥。

這次肥不僅可以提高土壤的活性,而且還可有效提高地溫,且施肥量宜大不宜小。另外,當年種植的苗,如果長勢不良可以用0.2%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施,能起到有效增強樹勢的作用。

玉蘭花養殖注意事項

玉蘭花在生長過程中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黃化病和葉片灼傷病。對于炭疽病,發病時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顆粒800倍液或70%炭疽福美500倍液進行噴霧,每10天一次,連續噴3至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對于黃化病,可以用0.2%硫酸亞鐵溶液來灌根,也可用0.1%硫酸亞鐵溶液進行葉片噴霧,并應多施用農家肥。對于葉片灼傷病,可多施有機肥,提高其抗性。

白玉蘭病蟲害防治

1、白蘭主要的病蟲害有黃化病、炭疽病及紅蜘蛛、介殼蟲等。白蘭喜酸性土壤,如土壤偏堿性,或澆灌用水也偏堿,容易引起白蘭葉片發黃,根系變黑腐爛的黃化病。可用0.2%的硫酸亞鐵水溶液噴灑葉面,每5-7天噴一次。還可經常施以0.5%左右的硫酸亞鐵水溶液,加以防治。

2、白蘭的炭疽病,初時葉部褪綠,呈黃色小斑點,逐步擴大成圓形,嚴重時,葉片枯焦、發黑脫落。澆水過多、濕度大、通風不良易發此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5-10天噴灑一次防治。

3、紅蜘蛛、介殼蟲會使白蘭葉子發黃,并吸食液汁,引起植株枯死,其分泌物會誘發煤煙病。介殼蟲一經發現,可用竹片刮除。紅蜘蛛可用1000倍20%三氯殺瞄礬,或用50%三硫磷l000倍液噴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