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花是秋海棠科(Begoniaceae)秋海棠屬(Begonia)植物的通稱。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通常80cm。地下具球形塊莖。莖直立粗壯,多分枝,光滑,節部膨大。葉腋間生珠芽;葉互生,葉柄長5-  12cm;

托葉披針形;葉片斜卵形,長8-   20cm,寬6-18cm,先端尖,基部偏斜。兩面生細刺毛,葉下面和葉柄部帶紫紅色,邊緣有細尖牙齒。花單性,粉紅以,直徑2.5-3.5cm;雌雄同株,成腋生的叉壯聚傘花序;

雄藥被片4,外 2片圓形較大,雄蕊多數,聚成頭狀,花絲成1總柄,花藥黃色,雌花被片5,在內的較小,雌蕊1,由3心皮分生,子房下位,花柱3歧,柱頭扭曲狀。蒴果長1.5-3cm,上有3翅,其中1翅通常較大。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秋海棠花的繁殖方式:常用播種法和扦插法繁殖。 

播種法:華東地區一般在春季4-5月及秋季8-9月最適宜。應將種子均勻撤播在盆內的細泥上(不需要覆土)。再將播種盆用盆底吸水法吸足水,然后蓋上一塊玻璃放在半陰處,10天后就能發芽。春播的苗,當年秋季就能開花。 

扦插法: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成苗后分枝較少,除重瓣品種外,一般不采用此法繁殖。分株和扦插于9月份進行(夏季扦插,由于高溫多濕,枝條容易腐爛,成活率低,在生產實踐中難以控制)。

選取頂端健壯的嫩枝做插條,長約15厘米,帶2~3個芽,扦插的適宜溫度為10~25℃,插后2~3周開始發根,1個月后便可定植于花盆中,從扦插至開花約需4~5個月。

秋海棠花的栽培技術

繁栽要點:繁殖方法因類型不同有別,有播種、扦插、分塊莖、分根莖等方法。多喜陰濕,夏季忌高溫,溫度高于32攝氏度時生長不良,花前應施追肥,并逐漸增加水量,而花后應減少澆水。其中須根類的四季海棠,花后宜行修剪促再開花。栽培簡史與花文化;

四季海棠原產南美巴西,1821年柏林植物園從巴西引進的植物的土壤中,發現了四季海棠的原種。1828年傳入歐洲各地,1878年育種學家進行種間雜交取得成功,形成了現代四季秋海棠的特色。因此形成了四季海棠的多源雜種。秋海棠屬除澳大利亞外,全世界從熱帶到亞熱帶均有分布。

肥:春秋生長期需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主要施腐熟無異味的有機薄肥水或無機肥浸泡液。在幼苗發棵期多施氮肥,促長枝葉;在現蕾開花期階段多施磷肥,促使多孕育花蕾,花多又鮮艷,如果缺肥,植株會枯萎,甚至死亡。

水:春秋生長旺盛期土壤需要含有較多的水分,澆水要即使,保持濕潤。

度夏越冬管理:夏、冬因受溫度的影響,生長緩慢,需加強肥、水的管理。在盛夏高溫季節,要采取避強直射光和降溫措施,創造一個30℃以下小環境養護,保持盆土干濕相宜,過濕易爛根,過干葉片會萎蔫,只要略濕潤便可;

這時期若施肥過多,會引起莖葉發嫩或發生腐爛病。冬季氣溫只要保持在10℃以上就能安全越冬。在夏冬管理中,溫度如能控制在30℃以下,10℃以上,澆水干濕適宜,施肥適量,植株必定健壯,便可達到四季開花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