鳶尾蒜(學名:Ixioiirion tataricum)是石蒜科鳶尾蒜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蒴果;種子小,黑色。花期5-6月;生于山谷巖或荒草地。鳶尾蒜的花大而美,稀少的藍紫色花顯得十分可愛,適宜觀賞。

形態特征:鳶尾蒜為多年生草本。鱗莖卵球形,長1.5-2.5厘米,直徑達2.5厘米,外有褐色帶淺色縱紋的鱗莖皮。葉通常3-8枚,簇生于莖的基部,狹線形。花莖春天抽出,高10-40厘米,下部著生1-3枚較小的葉。

頂端由3-6朵花組成的傘形花序,或總狀花序縮短呈傘狀,下有佛焰苞狀總苞,總苞片膜質,2-3枚,白色或綠色,披針形,長可達3.5厘米,頂端漸尖呈芒狀,花莖除頂端著生花序外,有時下部葉腋內也能抽生1-3朵花。

花梗長、短不一;小苞片較小,膜質;花被藍紫色至深藍紫色;花被片離生,倒披針形或較狹,長2-3.5厘米,寬3-7毫米,頂端近急尖,中央有3-5條肋;雄蕊著生于花被片基部,2輪,內輪3枚較長,外輪3枚較短,花絲無毛,近絲狀,花藥基著;子房下位,近棒狀,3室,柱頭3裂。蒴果,種子小,黑色。花期5-6月。

法國的國花是鳶尾科的香根鳶尾,它體大花美,婀娜多姿,與百合花極為相似。鳶尾與百合分屬兩個截然不同的科類,雖然一眼看去,似乎兩者都有六枚“花瓣”,殊不知鳶尾花只有三枚花瓣。

其余外圍的那三瓣乃是保護花蕾的萼片,只是由于這三枚瓣狀萼片長得酷似花瓣,以致常常以假亂真,令人難于辨認。此外,鳶尾的“花瓣”一半向上翹起,一半向下翻卷,而百合花的花瓣卻一律向上。

另有一些鳶尾的花心深處還長有三枚由雌芯變成的長舌形瓣兒。由于歐洲人常把鳶尾花稱作“百合花”,故不少人以為法國的國花是百合花。近代漢語里經常把fleur-de-lis翻譯成“金百合”,正確的翻法還應該是“鳶尾花”。

生長習性:生于山谷、砂地或荒草地上。采收和儲藏:夏季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喜陽光充足、溫暖的環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

鳶尾蒜的栽培技術:多采用分株、播種法。分株春季花后或秋季進行均可,一般種植2-4年后分栽1次。分割根莖時,注意每塊應具有2-3個不定芽。種子成熟后應立即播種,實生苗需要2-3年才能開花。栽植距離45-60cm,栽植深度7-8cm為宜。亦可以進行促成栽培。

栽植:地栽,也叫盆栽。常作露地栽培。以排水良好、適度濕潤的上壤為宜。栽植前應施入腐熟的堆肥,亦可用油粕、草木灰等為基肥。植株栽植深度,在排水良好的疏橙土壤上根莖頂部低于地面5厘米,在黏土上根莖頂部則要略高于地面,以利植株生長。

溫度與光照:鳶尾喜日光充足,亦稍耐陰。可露地栽培。適應性強,一般正常管理便能旺盛生長。

澆水與施肥:植株栽植前可施入基肥,每年秋季施肥1次,生長期可追施化肥。澆水視情況而定,露地栽培生長期每周澆水1次,隨著氣溫的降低澆水量逐漸減少。冬季較寒冷的地區,株叢上應覆蓋廄肥或樹葉等防寒。

繁殖方法:在秋季從母球上剝取仔鱗莖分植。春季種植鱗莖,株距10厘米,覆土7.5厘米。

園林用途:鳶尾蒜性強健,花大而美,稀少的藍紫色花在夏季顯得尤為清秀可愛。適作園林地被植物,切花也甚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