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蘭是一種熱帶森林中的多年生附生草本。莖甚短。葉寬條形,革質,鮮綠色,表面有較厚的角質層和吸收鱗片。別名垂蘭水塔花、比爾及亞、狹葉水塔花。
形態特征:基部呈蓮座狀互相緊密抱合,使中心部分形成杯狀,可貯水而不漏,故名“水塔花”或“水槽鳳梨”。花期冬季至早春,從葉筒中心、抽生花苞。花草高約30厘米,自基部向上有數枚苞片。
上部長片呈玫瑰色。花序穗狀,往往成下垂形,頂牛6-12朵小花,花瓣3枚,淡繭綠色,邊緣藍色,開放后向外翻卷。此花盛放時串串藍綠色的花朵在紅色苞片的映襯下,顯得分外艷麗奪目。
生長習性:原始狀態附生于濕潤的樹皮上,蓮座狀葉叢基部形成筒狀,可貯存一定量的水分,植株從筒中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養分生活。性喜溫暖濕潤、疏蔭環境。忌酷暑,怕強光直射。
鳳梨蘭的栽培技術:垂水塔花不耐寒,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冬季需放置溫室或室內有陽光處養護,多曬陽光,以利開花生長。栽培用土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疏松土壤為好,可用腐葉土、園土、礱糠灰和細砂配制而成。
生長季節,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淡肥。花前增施磷肥,能使花繁色艷。進入花期,如保持盆土的適當干燥,可延長花期。花后須將花梗剪除,以減少養分消耗。在春季翻盆時,可適當剪去一部分老株。
以促使植株的更新。花后進入休眠期,要減少澆水量,并停止施肥。盛夏季節應將植株移置至蔭棚下養護。繁植常用分割蘗枝的方法,一般在春季結合換盆時進行。
鳳梨蘭的養殖方法:鳳梨科各屬大多原產于南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以巴西分布最廣,原始狀態附生于濕潤的樹皮上,蓮座狀葉叢基部形成筒狀,可貯存一定量的水分,植株從筒中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養分生活。
性喜溫暖濕潤、疏蔭環境。忌酷暑,怕強光直射。要求富含腐殖質、疏松肥沃、通透性能良好的酸性培養土,pH值為4.0至5.0。可用腐葉土、松針土、草炭土加河沙配制,放少量骨粉作基肥。
盆底墊1/5厚碎盆片或培養土篩渣作排水層,以防積澇。鳳梨喜柔和的長日照,冬季宜放在南窗前,陽光射到盆沿為度,其他季節放在室內散射光明亮處養護。喜歡較高的空氣濕度,天氣干燥和盛夏高溫時節應經常噴水增加環境空氣濕度。
適度澆水保持盆土濕潤,自春至秋,葉叢筒內要經常灌滿水,冬季葉筒底部保持潮潤為度。生長旺季約每半月追施一次微量的復合化肥溶液。生長適溫22℃至25℃,冬季室溫需保持15℃以上,最低不能低于10℃,偏低則易受冷害。
(鳳梨一生只開花一次,花后會在老植株基部長出一至數枚分孽芽,此時不宜過早分株。否則不易成活,分株的方法是:先從基部剪去花莖,再將老植株葉片留下5-8厘米,其余全部剔除。
留下的葉片基部正好形成一個筒狀可貯水,剪時千萬不要碰傷小芽。待芽高10厘米左右,再用利刀輕輕從芽和母株連接處切開,將小芽栽入用腐葉土配成的盆土中,精心養護一年后,又能開出艷麗的花朵。)
鳳梨類花卉一般種植三年開花,但花后很難結實。通常用分株法繁殖,春季結合翻盆換土進行分株。將植株基部發生的吸芽切下,切口要削平,栽植在素沙土中,盆口套上塑料袋保溫保濕。放疏蔭通風環境,在25℃條件下很快生根。
可單用水蘚栽植,也可用腐葉土、水蘚、草炭土、蛭石、河沙等配制,總之以疏松通透為準。生長期需求盆土經常保持濕潤,周圍環境保持較高的濕度,常向葉面噴水,遮陰適度。
每周可施一次氮磷鉀復合化肥淡薄溶液,可直接施于葉筒內。冬季休眠期注意適當控制水分,只在葉面噴水即可,并要保持環境清潔、空氣清新。
鳳梨科植物原為寄生植物,根系不夠發達,無主根,只有小而短的根系,有些根還喜歡接觸空氣,故切忌施過多的肥料,以防根系腐爛、葉子發黃,應以稀薄肥水施之。用小盆、淺盆栽植會比用大盆、深盆的生長發育得更好。
盆土最好用腐葉上加少量園田土,或用泥炭上和珍珠巖各半混合。觀賞鳳梨開花以后,中心葉叢死去,基部的葉腋會不斷長出小芽,待其長出5片—6片葉時(子株高15厘米),可切下扦插繁殖,約1個月左右就能生出根須。
這樣做,只能“代代單傳”,繁殖數量有限。所以,最好結合春季換盆,切取母株塊莖部分長出的小塊莖扦插,或用老植株根部萌發出的長了根的嫩芽分株,都要避蔭保濕保溫。
當根系長至2-3厘米時,即可定植。如果栽培得法,一株母珠每年大約能繁殖10株左右。鳳梨栽植土以選用疏松的泥炭土、腐殖土、樹蕨碎渣混合培養土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