葎草是桑科,葎草屬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莖、枝、葉柄均具倒鉤刺。葉片紙質,腎狀五角形,掌狀,基部心臟形,表面粗糙,背面有柔毛和黃色腺體,裂片卵狀三角形,邊緣具鋸齒;雄花小,黃綠色,圓錐花序,雌花序球果狀,苞片紙質,三角形,子房為苞片包圍,瘦果成熟時露出苞片外。花期春夏,果期秋季。

中國除新疆、青海外,南北各省區均有分布。日本、越南也有分布。常生于溝邊、荒地、廢墟、林緣邊。該種可作藥用,莖皮纖維可作造紙原料,種子油可制肥皂,果穗可代啤酒花用。葎草也是中國農業有害生物信息系統收載的有害植物,該種種子繁殖。危害果樹及作物,其莖纏繞在植株上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形態特征:葎草是多年生纏繞草本,莖、枝、葉柄均具倒鉤刺。葎草的葉紙質,腎狀五角形,掌狀5-7深裂稀為3裂,長寬約7-10厘米,基部心臟形,表面粗糙,疏生糙伏毛,背面有柔毛和黃色腺體,裂片卵狀三角形,邊緣具鋸齒;葉柄長5-10厘米。雄花小,黃綠色。

葎草的圓錐花序,長約15-25厘米;雌花序球果狀,徑約5毫米,苞片紙質,三角形,頂端漸尖,具白色絨毛;子房為苞片包圍,柱頭2,伸出苞片外。葎草的瘦果成熟時露出苞片外。葎草的花期春夏,果期秋季。

生長習性:葎草的適應能力非常強,適生幅度特別寬,年均氣溫5.7-22℃,年降水350-1400毫米,土壤pH值在4.0-8.5的環境均能生長。葎草喜歡生長于肥土上。

但貧瘠之處也能生長,只是肥沃土地上生長更加旺盛。葎草的雌雄株花期不一致,雄株7月下旬開花,而雌株在8月中旬開花,開花后生長緩慢;9月下旬種子成熟,葎草生長也停止。

葎草的栽培技術:苗高10-12厘米時要間苗。補苗,每穴留苗2-3株,莖蔓長至1米時,要設立支架,使其纏繞生長。生長期間中耕除草3-4次。追肥在春、夏季人畜糞為主,冬季施用廄肥、堆肥或餅肥。

葎草的繁殖方式:在北方環境中,3月下旬至4月上旬葎草出芽,5月底以前緩慢生長,直到高溫多雨的6月才快速生長。葎草種子產量很高,1株可產數萬粒,主要以風和鼠蟲類為媒介傳播。當年種子除土壤深層的以外,次年基本都能發芽。

另外,葎草的分枝和再生能力也很驚人,每株分枝數個至十幾個分枝,如留茬刈割,再生能力也很強。用種子繁殖時,一般9-10月采收種子。4月間穴播,按行距36厘米×30厘米開穴,種子與草木灰拌勻后播種,薄覆細土,澆水。

葎草的作用用途

用作飼料:葎草可以青飼、青貯或者曬制干草。在旺盛生長階段可以放牧,也可以邊采邊飼。在秋季成熟階段可以大量收獲、青貯。曬制干草,粉碎成草粉后添加到飼料中喂蛋雞、鵝,成活率和產蛋率均有所提高;

飼喂長毛兔、豬,產仔率明顯提高;飼喂奶山羊,可以多產奶。3.3飼料添加劑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葎草干粉,可明顯提高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調節營養平衡,增強消化吸收功能。

水土保持:由于其性強健,抗逆性強,可用作水土保持植物。

危害狀況:葎草又叫拉拉秧等,中國各地均有發生,為常見雜草,對農業生產等有不良影響。其匍匐莖生長蔓延迅速,常纏繞在農作物或者果樹上,嚴重影響其他植物的生長。另因其倒刺對人皮膚易造成傷害,也會妨礙人類生產活動。一年生蔓性雜草。主要靠種子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