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地笑是草本,地生。鱗莖卵形;葉劍形;傘形花序,有花4-8朵,花黃色;花被裂片背面具淡綠色中肋,雄蕊略伸出于花被外,花絲黃色;蒴果具三棱,室背開裂;種子少數,近球形。忽地笑分布中國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多長于陰濕山坡地。
形態特征:忽地笑秋季出葉,葉劍形,長約60厘米,最寬處達2.5厘米,向基部漸狹,寬約1.7厘米,頂端漸尖,中間淡色帶明顯。忽地笑的蒴果具三棱,室背開裂;種子少數,近球形,直徑約0.7厘米,黑色。忽地笑的花期8-9月,果期10月。
忽地笑的花莖高約60厘米;總苞片2枚,披針形,長約3.5 厘米,寬約0.8厘米;傘形花序有花4-8朵;花黃色;花被裂片背面具淡綠色中肋,倒披針形,長約 6厘米,寬約1厘米,強度反卷和皺縮,花被筒長1.2-1.5厘米;雄蕊略伸出于花被外,比花被長1/6左右,花絲黃色;花柱上部玫瑰紅色。
生長習性:忽地笑生于陰濕的巖石上或石崖下土壤肥沃地方。陰性植物,喜溫暖陰濕環境,亦稍耐寒冷,有夏季休眠習性,不擇土壤,但以腐殖質豐富、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喜溫暖濕潤環境,生于陰濕的巖石上或石崖下土壤肥沃地方。耐寒性略差,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冬季地上部常因凍害而枯萎,但地下鱗莖能安全越冬。
忽地笑的名稱由來:“蟹爪絲瓣競纏繞,彩團繡球韻獨稀。終日緘口暗蓄勢,秋來渙澗笑滿川。”忽地笑是一種花葉具佳而且又非常奇特的植物:其原本繁茂的叢叢碧葉,每逢初夏時節,會毫無聲息地凋零,消失得無影無蹤;仲夏,其花莖又在忽然之間拔地而起,綻放出風韻獨具、金色燦爛的花朵來,給人以愉悅和驚喜,其名也因此而得。
忽地笑的栽培技術
栽培方法:喜溫暖濕潤環境。耐寒性略差,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冬季地上部常因凍害而枯萎,但地下鱗莖能安全越冬。有夏季休眠習性,花期8-9月。選擇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半陰處進行種植,亦可用肥土盆栽。
地栽一般不必施肥,栽植深度約為鱗球莖直徑的2/3至3/4 。地植株行距以10至15厘米、盆栽以每盆3至5株為宜。栽后澆透水,并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不積水。新根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2℃至30℃,一般栽后15至20天可長出新葉。
忽地笑適應性強,喜陰濕環境和含腐殖質的肥沃沙壤土及石灰質壤土。較耐寒、耐鹽堿,不耐旱,怕水澇和暴曬。地栽忽地笑除要經常澆水外,一般不必過多的施肥。若施肥時,可施用一些速效性的化學肥料,以促進葉片營養生長;
3月至4月間可施少量追肥,以促進鱗莖增大;6月至7月植株休眠期,可施用少量的有機肥。夏季開花前如遇干旱天氣,需連續澆2至3次透水,當花莖逐漸開始抽出時,可結合澆水追施一次稀薄的腐熟磷鉀肥。接近休眠期時,應逐漸減少澆水并停止施肥。冬季其鱗莖可留地越冬。
忽地笑還可以像水仙一樣進行水培觀賞,別有一番情趣。其方法是每年六月份以后,當忽地笑地上的葉片完全脫落時,將其鱗球莖從土中挖出,注意盡量保持根系完整,以25℃~30℃的溫水加少許高錳酸鉀浸泡根部24~36個小時。
然后用水仙盆或其它器皿盛水栽入并以碎石子固定,置于室內通風、光線充足處,一般10~15天即可開放出美麗的花來,在其花期內,除了及時添加水外,一般不需施肥,當花謝后,可剪去花莖將鱗球莖重新植入土中養護至來年。
日常管理忽地笑耐寒、耐早、耐鹽堿,怕水澇和暴曬,光線過強是導致其不開花的主要因素。日常管理要注意保持土壤潤濕,尤其花期前,如遇干旱天氣,還需連續澆2~3次透水。
在其生長期內可酌情施用一些稀薄、速效性的化學肥料,當花莖逐漸開始抽出時,可結合澆水再追施一次稀薄、腐熟的磷鉀肥。接近休眠期時,應逐漸減少澆水并停止施肥。
生長特點:忽地笑喜溫暖濕潤環境。耐寒性略差,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冬季地上部常因凍害而枯萎,但地下鱗莖能安全越冬。有夏季休眠習性,花期8-9月。繁殖以分球繁殖為主,秋季開花后或春季葉剛枯萎時進行。分扒鱗莖時盡量多帶須根,有利當年開花。一般分球繁殖需隔4-5年。
播種,秋季采后即播,當年翌春發芽。實生苗需培植5-6年后開花。栽培地栽一般不必施肥,栽植深度12-14厘米。夏季花前如遇干旱天氣,需澆1-2次透水,初秋花莖抽出整齊。10月果熟時自行開裂撒出種子,注意收集留種。冬季鱗莖留地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