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稈菊屬菊科臘菊屬一年生草本花卉。種子形狀略呈四棱形,千粒重0.85克。麥稈菊別名蠟菊、貝細工,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澳大利亞,在東南亞和歐美栽培較廣。喜光,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寒,忌酷熱。
播種、扦插、壓條繁殖都可以,秋季開花,味甘苦,微寒,干燥的花瓣呈金黃色,花色鮮艷且長久不褪,古希臘語中意為“太陽”和“金子”。因其花干后不凋落,如臘制成,是制作干花的良好材料,是自然界特有的天然“工藝品”。
形態特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高20-120厘米,分枝直立或斜升。葉長披針形至線形,長達12厘米,光滑或粗糙,全緣,基部漸狹窄,上端尖,主脈明顯。
頭狀花序徑2-5厘米,單生于枝端。總苞片外層短,履瓦狀排列,內層長,寬披針形,基部厚,頂端漸尖,有光澤,黃色或白、紅、紫色。小花多數;冠毛有近羽狀糙毛。瘦果無毛。
生長習性:麥稈菊不耐寒、怕暑熱,夏季生長停止,多不能開花。麥稈菊喜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喜向陽處生長,施肥不宜過多以免花色不艷。原產澳大利亞。在東南亞和歐美栽培較廣,中國也有栽培,新疆有野生.一般土壤中均可生長,但以貧瘠的砂壤土與向陽地長勢最好。陽光要充足,過濕地不宜淺種。
麥稈菊的繁殖方式
選地和播種:麥稈菊不耐寒,忌酷熱,盛暑時生長緩慢,開花少。應選向陽、適度濕潤又排水良好的疏松肥沃土壤。種子繁殖。春、秋都可播種。春播于3~4月在溫床或溫室中盆播。秋播在溫床或冷室中越冬,春天定植露地。4月初播種于大棚育苗床,出苗后應及時間苗,于6月初定植園地,株距30厘米。
發芽適溫15~20℃,約7天出苗。溫暖地區可秋播,一般3~4月播種于溫室,3~4片真葉時6~8cm株高分苗,7~8片真葉時定植,株距30~40cm。摘心可促分枝。從播種至開花約需3個月。常在9月中下旬以后進行秋播:基質消毒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什么病蟲都能燙死。
催芽: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3~10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并膨脹起來。對于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播種:對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簽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覆蓋基質1公分厚,然后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慢慢地浸上來(這個方法稱為“盆浸法”);
對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3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后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后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后當盆土略干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沖起來;
播種育苗:麥稈菊從播種到部分植株開花,在冬春育苗需110天左右。如果育苗晚,溫度高,日照長,育苗天數則顯著減少。為獲得較好的綠化效果,可于終霜前15天左右定植,當然定植前秧苗要進行低溫鍛煉,定植后適當低溫對麥稈菊生殖、生長有利,花大。定植時秧苗有20片葉左右,部分秧苗即將始花。
用疏松床土播種,播種時正值嚴冬,為便于管理,最好用育苗盤播種。育苗盤上裝床土,稍壓實,刮平澆水。播干種子,每平方米苗床播種3克左右,覆草碳土0.5cm,然后蓋地膜或扣小拱棚。
地溫控制在20℃左右,播干種子5天出苗,出苗后及時去掉覆蓋物。子苗期正值嚴冬,溫度低,光照差,因此應盡量搶光照。當有1-2片真葉時移植,移植1-2次,有條件的只移植1次,用直徑10cm的容器培育成苗,單株成苗。
雖然苗期對低溫適應能力較強,但為了保證其正常生長,前期夜間氣溫不低于9℃,白天氣溫控制在25℃左右。床土要保持濕潤,定植前半個月左右可移至小拱棚煉苗。
定植前:5天全部揭去覆蓋物煉苗,做切花栽培的在苗期摘心1次,以促發側枝,增加花枝產量。秧苗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種子發芽出土最適溫度約20℃左右,秧苗生長適宜溫度5-25℃,喜溫暖又能耐霜,忌酷熱。喜充足的陽光,光照不足秧苗生長緩慢,要求床土疏松濕潤。
扦插繁殖
扦插基質: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建議使用本站提供的已經配制好并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堿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
枝條選擇:用來扦插的枝條稱為插穗。通常結合摘心工作,把摘下來的粗壯、無病蟲害的頂梢作為插穗,直接用頂梢扦插。
扦插后的管理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18℃~25℃,低于18℃,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
扦插后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濕度:扦插后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可以通過給插穗進行噴霧來增加濕度,每天1~3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