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姜花(學名:Hedychium gardnerianum)為姜科姜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金姜花原為雜交品種,種植結果分離出金色花、粉色花兩個不同花色類型材料。金姜花的葉形酷似食用姜,株高1.5米左右。
地下根莖發達,橫向呈匍匐生長,粗壯,淡黃色似食用姜。金姜花的葉片綠色,全緣,光滑,長橢圓狀披針形,長40cm,寬5~6cm,頂端尾狀漸尖,基部漸狹;葉柄短,葉鞘綠色。初花期為5月下旬,6~10月為盛花期,11月花量驟減。
金姜花的穗狀花序頂生,苞片綠色,卵形或倒卵形,先端圓形或漸尖,每一苞片內一般有3~5朵小花。小花密生,花瓣3枚,邊緣淺黃色,心部金黃色,花柱伸長外露;自下部逐漸向上綻開,每株可連續開放達80朵小花,在植株上開花期可長達1個月以上。
生長習性:金姜花試驗表明,金姜花適宜廣州地區生長,植株除冬季低溫生長稍受抑制外,其余時間長勢旺盛,抗逆性強。喜半陽環境,稍遮陰對生長有利、鮮切花品質更優。金姜花生長適溫25~30℃,能耐夏季的高溫和冬季的較低溫度。低于0℃時,葉片稍受凍害,但地上部分仍不枯萎。
金姜花的栽培技術
種苗繁殖:分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金姜花在本地可結零星少量種子,因此靠有性繁殖的意義不大。組織培養法獲得成功,實現工廠化快速繁苗。其組織培養技術為:從金姜花地下根莖中切取萌發的嫩芽,經消毒處理后。
首先在MS 6-BA 5.0mg/L NAA 0.2mg/L培養基上進行芽的誘導,待芽長出后再轉入MS 6-BA3.0 mg/L NAA0.1 mg/L培養基上進行不定芽的誘導,當小苗長至2cm時,將其切下,轉入MS NAA0.1 mg/L的培養基中進行生根誘導。
采用分株繁殖法繁殖速度也快,效果亦好。從成年植株叢中截取分株,當年2、3月份種植,5、6月份即可開花,全年可分生新株達到20-40株左右,開花質量好、產量也高。組培苗一般當年也可開花,但質量較差、產量也低。
種植方式:金姜花對土壤適應性強,栽培土質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之壤土或砂質壤土最為適宜,但土壤應經常保持濕潤或靠近水源,則生育更旺盛。春、夏、秋三季均可種植,但以春季2、3月份種植最好,分株種植當年即可獲取高產。
當年畝產平均近2000枝/月,第二年畝產可達2200枝/月以上。種植前深翻土地,施足基肥,起深溝高畦,采用單行植或雙行植,定植株行距50×50cm,畝植2500~3000株。如肥水管理條件好,當年 5月下旬即可開花。定植一株幼苗或根莖,全年可分生新株達20~40株左右,約長至15片葉以上可開花。
田間養護管理:金姜花分生能力強,年生長量大,整個生育期間需較充足的肥水供應。一般每月應追施1—2次三要素復合肥。開花期間應保持更充足的肥水供應。盛花期可用稻草或基質覆蓋,有利于保肥、保溫保濕。
冬季加以培土并覆蓋堆肥,有利于地下根莖肥大及促進明春再生新株。若寒流侵襲,遇冰凍時可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可免除凍害。一般種植3年后,地下根莖容易老化,植株再生能力和抗性減弱。
導致病蟲害加重和病弱株增加,影響產品質量。所以應重新分株安排新地進行輪作,才有利于防治病蟲害的發生,保持植株生長強健,促進植株再生能力,獲取較高產量,提高產品質量。
采收:金姜花連續采收期長,產量高。采收鮮切花一定要適時采收,以采收花序飽滿、8-10朵花苞外露、含苞未放的花序上市為最佳。采收時間宜在早上9:00前或傍晚進行,有條件的地方可在采收前噴水一次。
剪下的切花要及時浸入花桶中保鮮,置于陰涼濕潤處,并多次進行噴霧保濕,有利于延長插花時間。切花采收后集中置于陰涼濕潤環境中,按照質量等級劃分標準進行分級包裝處理,運輸時溫度應調控在27℃左右,溫度過高容易促進花苞開放。在室內溫度27℃、相對濕度80-90%環境中瓶插期可大大延長,達到7天以上。
病害防治:金姜花粗生快長,適應性強,抗逆性好,抗病蟲能力強。生產上主要有螟蟲(鉆心蟲)鉆蛀心部危害、斜紋夜蛾咬食幼嫩葉片、螻蛄危害地下塊莖等。一般在開花初期5、6月份易受鉆蛀性螟蟲危害。
成蟲產卵于葉腋或植株頂部,孵化后鉆蛀進入而危害心部,造成植株頂部枯死,不能開花或折斷花枝,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在防治上要預防為主,注意觀察,提前噴藥,抓住在成蟲產卵期、幼蟲前期噴藥??捎脭嘲傧x800倍液或巴丹1000倍液、樂斯本1500倍液噴霧防治,連續噴施三次以上即可達到良好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