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稈菊屬菊科臘菊屬一年生草本花卉。種子形狀略呈四棱形,千粒重0.85克。麥稈菊別名蠟菊、貝細工,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澳大利亞,在東南亞和歐美栽培較廣。喜光,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不耐寒,忌酷熱。

播種、扦插、壓條繁殖都可以,秋季開花,味甘苦,微寒,干燥的花瓣呈金黃色,花色鮮艷且長久不褪,古希臘語中意為“太陽”和“金子”。因其花干后不凋落,如臘制成,是制作干花的良好材料,是自然界特有的天然“工藝品”。

形態(tài)特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高20-120厘米,分枝直立或斜升。葉長披針形至線形,長達12厘米,光滑或粗糙,全緣,基部漸狹窄,上端尖,主脈明顯。

頭狀花序徑2-5厘米,單生于枝端。總苞片外層短,履瓦狀排列,內層長,寬披針形,基部厚,頂端漸尖,有光澤,黃色或白、紅、紫色。小花多數(shù);冠毛有近羽狀糙毛。瘦果無毛。

生長習性:麥稈菊不耐寒、怕暑熱,夏季生長停止,多不能開花。麥稈菊喜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喜向陽處生長,施肥不宜過多以免花色不艷。原產澳大利亞。在東南亞和歐美栽培較廣,中國也有栽培,新疆有野生.一般土壤中均可生長,但以貧瘠的砂壤土與向陽地長勢最好。陽光要充足,過濕地不宜淺種。

麥稈菊上盆移栽: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 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或者草炭珍珠巖陶粒=2份2份1份,菜園土爐渣=3份1份,草炭、爐渣、陶粒=2份,2份,1份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

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略蔭環(huán)境養(yǎng)護一周。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并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麥稈菊的種植管理:麥稈菊性喜溫暖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不耐寒,忌酷熱,在濕潤而又排水良好的肥沃和疏松的土壤上生長良好。由于性喜高燥的砂質土.陽光要充足,過濕地不宜淺種。苗高4~6cm時進行移栽,株行距20cm×30cm。肥料用稀薄的人糞尿或豆餅水,每20~30天施1次。

摘心:在開花之前一般地進行兩次摘心,以促使萌發(fā)更多的開花枝條:上盆一至兩周后,或者當苗高6~10公分并有六片以上的葉片后,把頂梢摘掉,保留下部的3~4片葉,促使分枝。

在第一次摘心3~5周后,或當側枝長到6~8公分長時,進行第二次摘心,即把側枝的頂梢摘掉,保留側枝下面的4片葉。麥桿菊進行兩次摘心后,株型會更加理想,開花數(shù)量也多。

濕度管理:喜歡較高的空氣濕度,空氣濕度過低,會加快單花凋謝。也怕雨淋,晚上需要保持葉片干燥。最適空氣相對濕度為65~75%。

溫度管理:麥稈菊喜歡溫暖氣候,忌酷熱,在夏季溫度高于34℃時明顯生長不良;不耐霜寒,在冬季溫度低于4℃以下時進入休眠或死亡。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一般在秋冬季播種,以避免夏季高溫。

光照管理:春夏秋三季需要在遮蔭條件下養(yǎng)護。在氣溫較高的時候(白天溫度在25℃以上),如果它被放在直射陽光下養(yǎng)護,葉片會明顯變小,枝條節(jié)間縮短,腳葉黃化、脫落,生長十分緩慢或進入半休眠的狀態(tài)。

在冬季,由于溫度不是很高,就要給予它直射陽光的照射,以利于它進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開花、結實。開花期放在室內養(yǎng)護一段時間后(10~15天),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保溫)條件的地方養(yǎng)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以利于植株積累養(yǎng)分持續(xù)開花。

肥水管理:與其它草花一樣,對肥水要求較多,但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yǎng)齊全”的施肥(水)原則,并且在施肥過后,晚上要保持葉片和花朵干燥:

春秋兩季,這兩個季節(jié)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花寶-清水-花寶-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huán)(最起碼每周要保證兩次花寶),間隔周期大約為室外養(yǎng)護的1~4天,放在室內養(yǎng)護的2~6天。

夏季:夏季高溫期它往往進入休眠狀態(tài),對肥水要求不多,甚至要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huán),間隔周期大約為:室外養(yǎng)護的3~5天,放在室內養(yǎng)護的4~7天,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早晨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晚上保持葉片干燥。還要經常給植株噴霧。

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huán),間隔周期大約為7~10天,以上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

修剪:每兩個月剪掉一次帶有老葉和黃葉的枝條,只要溫度適宜,能四季開花。

田間管理:江南地區(qū)一般4月上旬用種子初播于露地苗床內,約7—10天出苗。4月下旬至5月中旬需間苗二次。第二次間苗后施一次10%的腐熟人糞尿。忌濃,以防“燒苗”。

6月初苗約長到9厘米時,定植于園地或花壇,株距30厘米。為促使多發(fā)分校,多開花,生長期可摘花2—3次。定植后至開花期間,施二次腐熟的人糞尿或豆餅液肥,濃度20%為宜,花期前追肥次數(shù)不能太多,肥量不能過大,否則開花雖多,花色不艷。

麥桿菊單花期長達1個月之久,每株陸續(xù)開花可長達3—4個月。種子應及時采收以防散落。種子采下后應陰干,裝人紗布袋內,貯藏于低溫干燥處。如發(fā)生葉斑病,可剪除部分分枝,創(chuàng)造通風透光的環(huán)境。在梅期每周噴100—200倍波爾多液一次,連噴3—4次,對防病有效。

采種技術:一般上午白色冠毛開始散開時采收。待日照強烈冠毛干燥時,瘦果浮起,種子容易散落,不宜采收。選種時除注意花徑外,同型花色中須選深色的,如淡玫紅和深玫紅,棕紅和醬紅,淺黃和深黃色。

都要選后者,清晨進行手摘,以免種子散落。開花8月,種子成熟不一致,采種到降霜。在種子收獲期內,特別是晴天,要堅持每天采收,以免種子脫落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