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滴花的名字最早出現于17世紀德國的文獻中,那時新流行的一種淚珠狀的耳環和該花的形狀相似,而不是因為在下雪的天氣開花命名的。人們根據其英文的解釋多以為是花的形狀像雪滴,其實是一種誤解,但巧合之處也頗為有趣。

雪滴花株叢低矮,花葉繁茂,不畏春寒,傲然開花。宜于半陰林下或草坪中叢植,又適合花境和巖石園中點綴,也可盆栽供室內擺設或做切花。雪滴花又名雪鈴花或鈴蘭水仙,只有兩種雪片蓮和夏雪片蓮。雪滴花花期早春3月下旬至4月。

形態特征:雪滴花是多年生草本,株高10~30厘米。鱗莖小,徑1.8~2.5厘米,球形。葉叢生,線狀帶形,綠色被白粉,長15~23厘米,寬1.3厘米。雪滴花花亭直立,中空,扁圓形;頂端著花一朵,下垂;花模短;花被片6,橢圓形,無筒部,呈廣鐘形,白色,每裂片端具一綠點。

生長習性:雪滴花喜歡涼爽濕潤的環境,在腐殖質豐富的土壤中生長良好,有一定的耐陰性,在向陽或半陰地均可生長。雪滴花露地栽培前要施足基肥,可加施少量骨粉。滴花一般早春萌發,三四月份開花,花后其鱗莖在土壤中休眠。

名稱由來:雪滴花,乍聽之下,就好像是在形容這花兒就像雪滴一樣,不過這并不是如此哦。雪滴花這個名字,在17世紀的德國的一些文獻中可以看到。雪滴花之所以會叫雪滴花,和在下雪天氣開花其實沒什么關系。

而是因為那時候,德國新流行的一種耳環的形狀是淚珠狀的,和雪滴花的形狀很相似,所以就叫雪滴花。而現在,人們根據雪滴花的英文解釋,認為雪滴花的形狀像雪滴,這是其實是一種誤解。不過也是很有趣的。

雪滴花的花語:希望,雪滴花代表著生命力強,勇往直前的力量,不過在英國的一些地方,雪滴花也被看做是死亡的象征。雪滴花,用來贈送給他人還是很適合的一種植物。小小的盆栽,經過精心包裝,稍加修飾,可以顯現出雪滴花那白雪般的清純感。送給他人,手有余香。

雪滴花的傳說:雪滴花是耳朵的幸運符,關于雪滴花,有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傳說。在傳說中,有這么一群勇士,他們想要去除掉危害人間的妖靈,于是便踏上了旅途。可是在前行的途中,出現了很多的妖靈想進入他們的身體。

以便控制他們的心智,因此,勇士們身體上所有可能讓精靈進出的孔竅都必須有特別的守護。雪滴花是耳朵的守護符,勇士們將雪滴花戴在耳朵上能阻擋妖靈的入侵,繼續勇往直前。

雪滴花的養殖方法

光照:雪滴花對光照的需求不是太多,而且它的耐陰性也比較好。總體來看,半陰的地方或者有適當散射光的地方最適合它的成長。到了夏天,光照特別強烈的時候,一定得記得遮光。

濕度:雪滴花生長的空氣相對濕度在40~65%之間最好,環境最好可以稍微干燥一些。雪滴花的生長環境不能過于潮濕,它比較怕雨淋,如果陰雨天氣持續時間太久,容易滋生病蟲害。晚上保持雪滴花的葉片干燥,會比較有利于雪滴花的生長。

溫度:雪滴花喜歡溫暖,具體來說保持在十五至二十八度之間,都比較適合雪滴花的成長。它的耐寒性不太好,最好別在冬天將它留在室外。最好別低于十度,在十度之下它可能會休眠,如果再低則會受到凍害。

澆水:在春天和秋天,植株的需水量多,可適當多澆一些,保持土壤稍微濕潤。不過,在夏天和冬天都得控水,因為可能處在休眠的階段。澆水最好在晴天,陰雨天不要澆。

施肥:首先是土壤中的基肥,可適量混入一些,這樣可減輕之后施肥的負擔。之后的追肥不用太多,濃度也不能太高。可先判斷植株缺乏哪種營養元素,再針對性使用。

裝盆: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草炭+珍珠巖+陶粒=2份+2份+1份;草炭+爐渣+陶粒=2份+2份+1份;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略蔭環境養護一周。

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并用腳把土壤踩實,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