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燈籠為多為山上野生植物,錦燈籠為茄科多年生草本,藥用果實,有清熱解毒、鎮(zhèn)咳利尿的功能。主產東北三省及內蒙地區(qū)。呈燈籠狀,多壓扁,長3~4.5cm,寬2.5~4cm。
錦燈籠表面橙紅色或橙黃色,有5條明顯的縱棱,棱間有網狀的細脈紋。頂端漸尖,微5裂,基部略平截,中心凹陷有果梗。體輕,質柔韌,中空,或內有棕紅色或橙紅色果實。果實球形,多壓扁,直徑1~1.5cm,果皮皺縮,內含種子多數。氣微,宿萼味苦,果實味甘、微酸。
形態(tài)特征:錦燈籠全株密生短柔毛,高25~60cm。莖多分枝。葉互生,卵形至卵狀心形,長4~8cm。寬2~6cm,邊緣有不等大的鋸齒。花單生于葉腋;花萼鐘狀,5裂;花冠鐘狀,淡黃色,直徑6~10mm,5淺裂,裂片基部有紫色斑紋;雄蕊5,花藥黃色;子房2室。漿果球形,綠色,直徑約1.2cm,外包以膨大的綠色宿萼;宿萼卵形或闊卵形。
錦燈籠為一年生草本,全株密生短柔毛,高25~60cm。莖多分枝。葉互生,卵形至卵狀心形,長4~8cm。寬2~6cm,邊緣有不等大的鋸齒。花單生于葉腋;花萼鐘狀,5裂;花冠鐘狀,淡黃色,直徑6~10mm,5淺裂。
裂片基部有紫色斑紋;雄蕊5,花藥黃色;子房2室。漿果球形,綠色,直徑約1.2cm,外包以膨大的綠色宿萼;宿萼卵形或闊卵形。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采制:秋季果實成熟、宿萼呈紅色或橙紅色時采收,干燥。
生長習性:錦燈籠為多年生,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都能生長,山坡、山溝、荒地都能生長良好,抗旱抗寒能力很強。
錦燈籠長在海拔500公尺以下陽光充足的開闊地、荒廢地。生長期限120天左右,適應性強。
在國內各地均可種植,溫度要求為12°C--30°C,士壤要求中性或弱酸堿生富含有機質的地塊,光照要求不嚴,重慶地區(qū)春季種植可在12月小拱棚育苗,2月底氣溫穩(wěn)定超過10度以上}移植大田,4月開始收獲5月中收完。
錦燈籠的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種子繁殖時,于10月份采收種子,洗凈,陰干,于11月10日前,將種子在室內用清水浸泡24小時后,撈出控凈水,與2倍于種子的細砂均勻的攪拌一起,濕度標準以手攥成團,一碰即開為度。
然后,用透氣的袋子裝好,在室外選一處地勢高燥沙質壤土的地方挖一個30厘米深的坑,將種袋放入坑內,種袋上覆蓋10厘米厚的土。封凍后,地表蓋上10厘米厚的覆蓋物,以延緩早春地溫升高,以免造成種子在地下發(fā)芽。
于播種前5天揭掉覆蓋物,播種時,取出種子和沙子同時播出即可。按行距25-30厘米,劃1-1.5厘米深的溝,將種子撒入,復細土或細沙0.8cm?1厘米再澆水,溫度適宜7-15天出苗。28天左右,當小苗3-4葉時即可栽苗,采用大垅雙行,行距60-70cm,株距20-25cm,每穴定值雙株。
另外,錦燈籠植株分蘗性很強,種植第2年開始,每株都能從地下長出6-8株萌蘗,導致土壤肥力下降,通風透氣不好,生產上多在雨季移栽多余的萌蘗,成活率很高,又降低成本。
播種方法:錦燈籠用種子繁殖,春天或上凍前均可播種。播前將種子用溫水浸泡10個小時,撈出后用濕沙拌勻,保持濕潤,每天攪拌一次,過幾天后有發(fā)芽的時候再播。按行距25-30厘米,劃1-1.5厘米深的溝,將種子撒入,復土1厘米再澆水,溫度適宜7-15天出苗。
錦燈籠高10厘米時,按株距15厘米定苗,結合中耕除草,6月份畝追施尿素15-20公斤,雨季注意排水。播、夏播和秋播,秋兩季播種。播種可分為春生產上多采用春,春播:將種植地塊深翻30厘米,整平,按30厘米的行距開溝,溝深1.5厘米,投種密度每延長米30粒種子,然后踩格子,把種子踩入土中,覆土厚1厘米左右。
夏播:利用閑散地塊,于7月25日前將地里的雜草割掉,將種子拌上濕砂,用手均勻地揚在地表上(667平方米用種子500克),然后用鐵耙子摟一遍,深度2—3厘米,待8月份雨季即能出齊苗。秋播:方法同春播,時間在10月份,于封凍前播完,但秋播的種子不用冷凍處理。
田間管理錦燈籠管理較粗放,在幼苗期和開花前,正常鏟瞳2遍,將雜草控制住,花后至采收期一般不用管理。從第二年開始,要及時清除多余的萌蘗。每667平方米保苗5萬株左右。錦燈籠當年種植的產量不高,從第二年開始產量會不斷增加。在生長季節(jié)無任何病害發(fā)生,可列為免疫品種。
根莖繁殖:在秋末或春初播種,秋栽比春栽產量高,畝用種根40公斤,播前將種根截為3寸左右的小段,每段保持2-3個芽眼,然后用草木灰拌種根,在整好的畦內按行距30厘米,開8厘米深的溝,將拌好的種根平放在溝內覆土、稍震壓、澆水,溫度適宜約20天出苗。第一年不用間苗,第二年苗高10厘米,按株距15厘米定苗。
要想豐產早產,錦燈籠苗高10厘米,結合間苗中耕除草,5-6月份畝施尿素20公斤、肥20公斤,雨季注意排水。生長期間,噴施二次矮狀素,以防徒長。在收果前噴二次代錳防承娘斑點病。噴二次化磷酸二氫鉀,提早熟,增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