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眼萬年青,別名海蔥、鳥乳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每生長一枚葉片,鱗莖包皮上就會長出幾個小子球,形似虎眼,故而得名虎眼萬年青。又因其球狀鱗莖似葫蘆樣,所以又俗稱為葫蘆蘭。
形態特征:鱗莖卵球形,綠色,直徑可達10厘米。植株光滑,莖高25cm左右。葉基生,線形,與莖等長,深綠色,有白色凹陷中肋。葉5-6枚,帶狀或長條狀披針形,長30-60厘米,寬2.5-5厘米,先端尾狀并常扭轉,常綠,近革質。
花葶高45-100厘米,常稍彎曲;總狀花序長15-30厘米,具多數、密集的花;苞片條狀狹披針形,綠色,迅速枯萎,但不脫落;花被片矩圓形,長約8毫米,白色,中央有綠脊;雄蕊稍短于花被片,花絲下半部極擴大。
花數朵呈開展的傘形花序,花被分離,開展,正面白色,背面綠色,有白色邊緣。栽培變種有橙色及重瓣者。花期7-8月,室內栽培冬季也可開花?;ㄆ?~5月,有時秋季亦可開花。果期5~7月。東北稱其為:蘭奇,花卉市場上有人稱為"三七",為避免混淆,可稱為"洋三七"。
生長習性:虎眼萬年青原產非洲南部。喜陽光,亦耐半陰,耐寒,夏季怕陽光直射,好濕潤環境,冬季重霜后葉叢仍保蒼綠。喜深厚、富含腐殖質、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及夏季半陰、冬季光線充足的環境。不耐寒,冬季溫室需在8℃以上。鱗莖有夏季休眠習性,鱗莖分生力強,繁殖系數高。
虎眼萬年青的栽培技術
上盆移栽: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草炭+珍珠巖+陶粒=2份+2份+1份;草炭+爐渣+陶粒=2份+2份+1份;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略蔭環境養護一周。
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并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濕度管理:喜歡較干燥的空氣環境,陰雨天過長,易受病菌侵染。怕雨淋,晚上保持葉片干燥。最適空氣相對濕度為40~65%。溫度管理:喜歡冷涼氣候,怕酷熱,度夏困難;不耐霜寒,當溫度降到10℃以下時會進入休眠。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8℃。
光照管理:在晚秋、冬、早春三季,由于溫度不是很高,就要給予它直射陽光的照射,以利于它進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開花、結實。若遇到高溫天氣或在夏季,需要給它遮掉大約50%的陽光。開花后放在室內養護觀賞的,要放在東南向的門窗附近,以盡可能地延長花期和增加開花數量。
肥水管理:對肥水要求不多,也怕亂施肥、施濃肥和偏施氮、磷、鉀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齊全”的施肥(水)原則:春秋二季這兩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
肥水管理按照“花寶”-“花寶”-清水-“花寶”-“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最起碼每周要保證兩次“花寶”),間隔周期大約為:室外養護的1~4天;放在室內養護的2~6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夏季是生長緩慢的季節,要適當地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的順序循環,間隔周期通春秋。在早晨或傍晚溫度低時澆灌,還要經常給植株噴霧。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早晨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
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7~10天,晴天、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