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菊為松果菊屬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紫松果菊,又名紫錐花,紫錐菊,是一種菊科野生花卉,因頭狀花序很像松果而得名。它的形狀與普通菊花有些相似,花朵較大,色彩艷麗,外形美觀,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是庭院、公園、街頭綠地和街道綠化美化、節日擺花不可缺少的花卉品種之一,全國各地均有栽植。松果菊還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是目前主要用于治療感冒、咳嗽、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一種草藥。松果菊原生于北美洲中部及東部,有部份品種現時受到保護。世界各地多有栽培,播種繁殖多于春、秋兩季進行,生長健壯,管理簡便。花期6-7月。
形態特征:松果菊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150cm,全株具粗毛,莖直立。基生葉卵形或三角形,莖生葉卵狀披針形,葉柄基部稍抱莖;頭狀花序單生于枝頂,或數多聚生,花徑達10cm,舌狀花紫紅色,管狀花橙黃色,花期6-7月。
松果菊植株高度在60-120厘米之間,花莖挺拔,頭狀花序單生于枝頂,花朵較大,花冠直徑在8-13厘米之間,花型奇特有趣,中心部分突起呈球型,球上的管狀花為橙黃色,外圍是舌狀花瓣,有紅色的,粉紅色的、復色的和白色的等;經過人工栽培,可在每年的5月、10月開花,花期1-2個月。松果菊種子10月下旬成熟,種子外皮較硬,為淺褐色。
生長習性:松果菊喜歡溫暖,性強健而耐寒。喜光。耐干旱。不擇土壤,在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質土壤上生長良好,花大,色艷。
松果菊的盆栽技術:盆栽土需疏松肥沃的混合土或培養土。栽植時每盆視盆大小,可種3-5棵苗。在生長初期需摘心1次,促使分枝。栽培植株每年更新一次為好。澆水不宜過多,梅雨季節,空氣濕度大時更要控制澆水。
生長期間要追施稀薄液肥,促使生長。花蕾形成時每周施肥1次。每次施肥后要灑清水,以免肥料沾在植株上。為了避雨,培育時一般在溫室進行,要放在通風較好,向陽處。最低溫度不能低于10℃,炎熱夏天需適當遮蔭。
松果菊的繁殖方式
繁殖栽培:播種法繁殖,于春、秋兩季進行,生長健壯,管理簡便。
繁殖方法:主要是播種繁殖、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以播種繁殖為主。⑴播種繁殖:播種可在春季4月下旬或秋季9月初進行,將露地苗床深翻整平后:澆透水,待水全部滲入地下后撒播種子,保持每粒種子占地面積4平方厘米,控制溫度在22℃左右,2周即可發芽。
幼苗生長至2片真葉時苗移植。當苗高約10厘米時定植。定植株行距40×40厘米。⑵分株繁殖:對于多年生母株,可在春秋兩季分株繁殖。每株需4-5個頂芽從根莖處割離。⑶扦插繁殖:取長約5厘米的嫩梢,連葉插入沙床中,要求插床不能過濕,且空氣濕度要高,在溫度22℃條件下3-4周便可生根。
播種繁殖:播種可在春季4月下旬或秋季9月初進行,將露地苗床深翻整平后,澆透水,待水全部滲入地下后撤播種子,保持每粒種子占地面積4cm2,控制溫度在22℃左右,2周即可發芽。幼苗生躍至2片真葉時間苗移植。當苗高約lOcm時定植。定植株行距40cm×40cm。
分株繁殖:對于多年生母株,可在春秋兩季分株繁殖。每株需4~5個頂芽從根莖處割離。
栽培管理:無論分株或播種的植株,定植時均要選擇向陽環境,對土壤深翻后施以腐熟廄肥或加入一定量骨粉、芝麻渣等。定植植株根據需要確定株行距,并澆透水。生長期應增施肥水。臨近花期可葉面噴施2次高錳酸鉀液肥。
則花色艷麗持久,株形豐滿勻稱。對于露地越冬植株,應在花后清除殘花花枝與枯葉,澆足凍水或將地下部分用堆肥覆蓋或壅土覆蓋。欲使松果菊多開花,可采取分期播種和花后及時修剪兩種方法。
分期播種:如在頭年秋季播種,來年4月底或5月初就能開花,花期可過兩個月;早春在溫室內播種,7-8月份可開花;5月份播種,9月份可開花;6月份播種,10月份可開花。修剪殘花調節花期。如6月份花謝后修剪,同時給予良好的肥水條件,至9-10月份又可再一次開花。
松果菊的病蟲害防治:松果菊抗病蟲害能力較強,因此病蟲害較少。但我們還要做好如下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根腐病:根腐病也叫黑莖病。松果菊感染病害后,植株上部葉片出現萎蔫,甚至整株葉片干枯,病情嚴重時,根部變成褐色,直至全株死亡。防治這種病害常用的方法是:采用40%敵磺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或澆灌病株,每隔3—5天噴施一次,噴施2—3次即可見效。
黃葉病:當松果菊感染黃葉病時,植株葉色變黃,有的卷曲,生長緩慢,植株矮化,花朵出現畸形,顏色變淺。這種病害的特點是:植株在第1年染病后,第2年才會發生癥狀。
我們應提前進行防治,通常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隔7-10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當發現病植株大部分枯黃時,要及時拔除,并集中銷毀,避免病情擴散。
菜青蟲:菜青蟲啃食松果菊葉片,造成葉片孔洞,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發現菜青蟲時可用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天噴施一次,一般噴施2-3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