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花別名金盞草、四時春、日日新、雁頭紅、三萬花,臺灣育種出多個品種,育種以花朵越大為趨勢。中草藥用途上,全草入藥可止痛、消炎、安眠、通便及利尿等。亦有醫者配伍入治療癌癥的復方,作為藥材中的一味,可能是考量到它所具有的抗腫瘤成分。
全株具毒性需斟酌注意。誤食后,會造成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肌肉無力、四肢麻痹等癥狀。其乳汁中所含生物堿,如長春花堿和長春新堿(vincristine),被提煉出來作為多種癌癥如白血病、哈杰金氏癥所用的化學治療藥物。
長春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ǘ涠?,花期長,花勢繁茂,從春到秋開花從不間斷,所以有“日日春”之美名。長春花中含70多種生物堿,是一種防治癌癥的天然良藥。其中長春堿和長春新堿對治療肺癌等惡性神瘤、淋巴肉瘤及兒童急性白血病等都有一定療效,是國際上應用最多的抗癌植物藥源。
形態特征:長春花為亞灌木略有分枝,高達60厘米,有水液,全株無毛或僅有微毛;莖近方形,有條紋,灰綠色;節間長1-3.5厘米。葉膜質,倒卵狀長圓形,長3-4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渾圓,有短尖頭,基部廣楔形至楔形,漸狹而成葉柄;葉脈在葉面扁平,在葉背略隆起,側脈約8對。
長春花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有花2-3朵;花萼5深裂,內面無腺體或腺體不明顯,萼片披針形或鉆狀漸尖,長約3毫米;花冠紅色,高腳碟狀,花冠筒圓筒狀,長約2.6厘米,內面具疏柔毛,喉部緊縮,具剛毛;花冠裂片寬倒卵形,長和寬約1.5厘米;雄蕊著生于花冠筒的上半部,但花藥隱藏于花喉之內,與柱頭離生;子房和花盤與屬的特征相同。
蓇葖雙生,直立,平行或略叉開,長約2.5厘米,直徑3毫米;外果皮厚紙質,有條紋,被柔毛;種子黑色,長圓狀圓筒形,兩端截形,具有顆粒狀小瘤。長春花花期、果期幾乎全年。
生長習性:長春花性喜高溫、高濕、耐半陰,不耐嚴寒,最適宜溫度為20℃-33℃,喜陽光,忌濕怕澇,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鹽堿土壤不宜,以排水良好、通風透氣的砂質或富含腐殖質的土壤為好,花期、果期幾乎全年。
長春花喜溫暖、稍干燥和陽光充足環境。生長適溫3~7月為18~24℃,9月至翌年3月為13~18℃,冬季溫度不低于10℃。長春花忌濕怕澇,盆土澆水不宜過多,過濕影響生長發育。尤其室內過冬植株應嚴格控制澆水,以干燥為好,否則極易受凍。露地栽培,盛夏陣雨,注意及時排水,以免受澇造成整片死亡。
長春花為喜光性植物,生長期必須有充足陽光,葉片蒼翠有光澤,花色鮮艷。若長期生長在蔭蔽處,葉片發黃落葉。宜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士,耐瘠薄土壤,但切忌偏堿性。板結、通氣性差的黏質土壤,結果植株生長不良,葉子發黃,不開花。
長春花的繁殖方式:常用播種、扦插和繁殖。 長江流域及其以北通常4月中旬播種,發芽適溫20~25℃,苗有3對真葉時移植。管理簡單,無特殊要求,但應避免積水4月春播。長春花每克種子750粒,發芽適溫為18~24℃。
用播種盤盛消毒腐葉土、培養土和細沙的混合土壤,播后14~21天發芽。出苗后在光線強、溫度高的中午,需加遮陰2~3小時。待苗5厘米高,有3對真葉時可盆栽。
播種繁殖:春季或初夏剪取嫩枝,長8~10厘米,剪去下部葉,留頂端2~3對葉,插入沙床或腐葉土中,保持插壤稍濕潤,室溫20~24℃,插后15~20天生根。
組培繁殖:采用莖尖作外植體。經消毒的莖尖,剪成數段,每段0.4~0.6厘米,接種在MS培養基附加6-芐氨基腺嘌呤5mg/L和萘乙酸0.2mg/L,經1個月培養,長出不定芽。
再轉接到1/2MS培養基添加激動素0.2mg/L和吲哚乙酸2mg/L,半個月后開始長出白根,成為完整植株。長春花多為播種育苗,也可扦插育苗,但扦插繁殖的苗木生長勢不如播種實生苗強健。
采種時間:長春花果實因開花時間不同而成熟期也不一致,因此種子要隨熟隨采。果實成熟、顏色轉黑后皮易裂開使種子散失,故需及時采種。當看到果皮發黃,并能隱約映出里面黑色的種子時,就要采收。
播種時間: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20~25℃,通常在3~5月播種繁殖,多作一年生栽培。為提早開花,可在早春溫室播種育苗,給以20℃環境,春暖移至露地培育。
苗床準備:苗床要選擇地勢高爽、朝南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最好用泥炭+珍珠巖按3∶1配制,也可用腐葉土,用500~600倍多菌靈液澆透,稍干后翻松及平整土地,做成1.2米寬的畦面。
播種技術:用撒播法播種,1000粒/平方米左右。播種后要用細薄沙土覆蓋,勿使種子直接見光,用細噴壺澆足水,蓋上薄膜或草簾以保持土壤濕潤,7~10天即可出苗。出苗后撤掉薄膜或草簾,逐步加強光照。幼苗時期生長緩慢,氣溫升高后生長較快。要及時間苗。為預防長春花猝倒病應每周用800倍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噴澆一次,連續2~3周。
扦插育苗:扦插多在4~7月進行,扦插繁殖時應選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成苗嫩枝為插穗,一般選取植株頂端長10~12厘米的嫩枝,插穗長度以5~7厘米為宜。扦插基質選用素沙、蛭石、草炭的混合基質,在插條基部裹上一小泥團,扦插于冷床內,室溫20~24℃,經20天左右生根,待插穗生根成活后即可移植上盆。因為扦插繁育的苗木長勢不如播種實生苗,故在栽培上很少采用。
長春花種子每克在700~750粒之間。長春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條件適合的情況下,一年四季均可開花。但在長江流域因氣候太冷,常作一年生栽培,播種時間主要集中在1~4月。播種宜采用較疏松的人工介質,可床播、箱播育苗,有條件的可采用穴盤育苗。介質要求pH值5.8~6.2,EC值0.5~0.75,經消毒處理,播種后保持介質溫度22~25℃左右。
育苗階段
第一階段:播種后4-6天胚根展出。初期保持育苗介質的濕潤,不用施肥,溫度保持在25-26℃。長春花種子是嫌光性,在黑暗條件下能較好地發芽,需要用粗蛭石或黑色薄膜輕微覆蓋。
第二階段:介質溫度控制在22-24℃,胚根一露出就要控制水分含量,介質稍干后澆水可以促進發芽,控制病害。此階段需加強光照,使日照時間達到每天12-18小時,主根可長至1-2cm,子葉展開,長出第一片真葉。土壤pH值控制在5.5-5.8,EC小于0.75,子葉充分展開后可開始施肥。
施肥用50-75ppm的14-0-14和20-10-20水溶性肥料,每七天交替使用。這一階段,在胚芽頂出介質后,子葉尚未展開時,應特別注意保持空氣中的濕度,避免因空氣過干而導致種皮不能脫落,特別是在溫度較低時,更有可能發生。這一階段約持續7-10天。
第三階段:介質溫度控制在20-25℃,溫度低于這一范圍發病的機會會增加,生長減慢。介質要保持見干見濕,但不能缺水萎蔫。長春花需要溫暖而干燥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利于植株的根系發育。土壤pH值控制在5.5-5.8,EC值小于1。施肥可每隔5-7天交替施用100-150ppm的20-10-20和14-0-14水溶性肥料。這一階段約持續14-21天。
第四階段(7天):介質溫度控制在18-20℃ ,當介質適當干透以后再澆水,施用100-150ppm的14-0-14的水溶性肥料,加強通風,防止徒長。這一階段約持續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