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古名“八月春”,又稱相思草、斷腸花、斷腸草。它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是著名的觀賞花卉,花色艷麗,花形多姿,葉色妖嫩柔媚、蒼翠欲滴。秋海棠,原產中國,為多年生常綠草本花木。花有紅色、粉紅及白色,花期4~11月。

不但花好看,其葉也色彩豐富,有淡綠、深綠、淡棕、深褐、紫紅等。其品種有20多個,如四季秋海棠、竹節秋海棠、毛葉秋海棠、蟆葉秋海棠、灑金秋海棠、花葉秋海棠等。據傳,唐玄宗曾用“海棠睡未足”來形容楊貴妃酒醉未醒,朦朧倦妝之態。

形態特征:秋海棠的花葶高7.1-9厘米,有縱棱,無毛;花粉紅色,較多數,(2-)3-4回二歧聚傘狀,花序梗長4.5-7厘米,基部常有1小葉,二次分枝長2-3.5厘米,三次分枝長1.2-2厘米,有縱棱,均無毛;苞片長圓形,長5-6毫米,寬2-3毫米,先端鈍,早落;

雄花:花梗長約8毫米,無毛,花被片4,外面2枚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1-1.3厘米,寬7-10毫米,先端圓,內面2枚倒卵形至倒卵長圓形,長7-9毫米,寬3-5毫米,先端圓或鈍,基部楔形,無毛;雄蕊多數,基部合生長達(1-)2-3毫米,整個呈球形,花藥倒卵球形,長約0.9毫米,先端微凹;

雌花:花梗長約2.5厘米,無毛,花被片3,外面2枚近圓形或扁圓形,長約12毫米,寬和長幾相等,先端圓,內面1枚,倒卵形,長約8毫米,寬約6毫米,先端圓,子房長圓形,長約10毫米,直徑約5毫米。

無毛,3室,中軸胎座,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或2短翅退化呈檐狀,花柱3,1/2部分合生或微合生或離生,柱頭常2裂或頭狀或腎狀,外向膨大呈螺旋狀扭曲,或U字形并帶刺狀乳頭。秋海棠的花期7月開始,果期8月開始。

生長習性:秋海棠大部分原產于熱帶及亞熱帶,在自然界多生長在溫暖地區的林下溝邊、溪邊或潮濕的巖石上。 性喜溫暖、稍陰濕的環境和濕潤的土壤,不耐寒,怕干燥和積水。生長適溫10-30℃左右,低于10℃生長緩慢。

在適宜的溫度下,可四季開花,花期長,連續開花性強,具有邊開花邊生長的特性,葉肉質。溫度太高時生長不佳,會引起葉片的灼傷、焦枯。易攀高徒長且易患病害。適宜空氣濕度較大、土壤濕潤的環境,不耐干燥,亦忌積水。

喜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的生長環境,但強烈的日光直接照射會使葉片及花朵燒傷,故夏季栽培需遮蔭40-50%。四季海棠為長日至中日性植物,當夜溫低于21℃,則只在長日下開花,但是日長對開花的影響不如菊花或一品紅那樣具有決定性影響力。耐候性為綠葉系較銅葉系強。不需摘心,忌用生長調節劑。

秋海棠的繁殖方式:秋海棠繁殖常用播種、扦插和分株三種方法。常用扦插和分割塊莖法繁殖,也可播種繁殖。生長季節可經常澆水,但盆土不宜太濕,否則會引起腐根,空氣干燥則會落花。生長后期逐漸降低澆水量。生長季節和花瓣,每半月施肥一次。

播種繁殖:由于種子細小,播種時常需混細沙撒播,出苗才較均勻。現在市場上出售有一種包衣種子,用來播種效果會更好一些。播種時,用木板輕壓種子,使之和基質密切接觸,但可先不覆土,從盆底浸水。

基質潤濕后,盆上覆蓋半透明的塑料薄膜,置20℃左右的半陰處。基質發干時,適當以噴霧狀水潤濕,一般半月左右即可出苗。大多數秋海棠從出苗至開花,在適宜的管理下,大約需5個月左右的時間。

扦插繁殖:用來扦插的盆器應潔凈,盆土應消毒,這樣可以減少病害的發生。播種基質常用泥炭土混1/2至1/4的蛭石,或者用培養土混一些腐葉土及沙配制。扦插可用莖插、葉插及根狀莖扦插三種方法。扦插是繁殖秋海棠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方法。

不同種類的秋海棠,因其形態及生根特性各異,故而采用的扦插方法亦不相同,有莖扦和葉插兩個方面。通常須根類秋海棠,如竹節秋海棠(B.presiclent—carnot)、銀星秋海棠(B.argenteo—guttata),絨葉秋海棠(B.CAThayana)和桐葉秋海堂(B.platanifolia)等,因具有明顯的地上莖,并且莖上能長出不定根,故適宜用莖插。

而根莖類秋海棠,如馬蹄秋海棠(B.massoniana)、彩葉秋海堂(B.rex-cultorumcy.Colourful)眉毛秋海棠(B.boweri)及蟆葉秋海棠(B.rex)等,由于不具有直立的地上莖,并且其葉片具有再生不定根和萌發不定芽之功能,則以葉插為好。

扦插基質須選用疏松、透氣、透水性能好,且不含任何病菌的蛭石或細砂,這樣就不會一、導致插穗或葉片因扦插床(盆)積水而腐爛,或因感 染病菌而影響生根。

莖插溫室內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以春季扦插效果最好。這時可以結合修剪整形,選取生長健壯的莖剪成長10厘米左右作為插穗,上留3-4葉。插穗基部要選在葉腋處剪成斜面,由于此處分生組織細胞分裂活動旺盛,因而極易生根。然后將插穗插入基質1/3至1/2。澆一次透水,10-25天愈合生根,一個月以后即可分盆栽植。

秋海棠葉的葉脈切斷處也可發根生芽,利用這一特點,可用葉片進行繁殖。葉插一般在春末和夏秋進行。選擇發育成熟的二年生葉片為好,若葉片太嫩,插后容易腐爛,太老則生根慢,并且不易出芽,葉片選好后可以平插,也可以豎插。所謂平插,就是先剪去大部分葉柄(留0.5厘米左右)。

用利刀在葉片上把主脈劃斷,每張葉片可劃3-5個切口,然后將葉片平鋪在扦插床(盆)面,并鎮壓一下,使葉片充分與扦插基質結合,噴水至基質濕潤,約一個月,在葉柄基部和葉脈切口處就會生根,這時每隔7-10天澆一次無土栽培營養液。

或1:1000尿素溶液,能促使不定芽的萌發。2-3個月就可成為一棵新的植株幼苗。豎插就是剪去葉柄和葉片外圍的薄組織,并將葉柄基部剪成楔形,然后將其豎著插入基質1/2,保持基質濕潤,40—60天即可生根和長出不定芽。

無論是莖插還是葉插,扦插后都必須保持扦插床周圍較高的空氣濕度,并要保證光照充足(夏季要遮蔭),才能提高其成活率。扦插成活后,將小苗直接轉入無土栽培,能夠大大加快小苗的生長速度。根莖類秋海棠可剪取4厘米左右長的根莖斜插于潔凈的沙中或蛭石中,半月余也可生根并陸續發芽。

分株繁殖:分株是一種最簡便易行的方法,根莖類(觀葉類)秋海棠通常采用這種方法進行繁殖。球根類秋海棠還可用分割塊莖的方法繁殖。將發芽的塊莖縱向切分,每塊有1至2個芽,待切口晾干后即可上盆種植。

若采用扦插和分株這兩種無性繁殖方法,要注意保持較高的環境濕度及20℃至25℃的溫度,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若想大量繁殖還可采用克隆技術,例如利用1片葉或一個莖段,在短期內就可迅速繁殖大量性狀一致的小苗,這種方法供生產應用非常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