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珠沙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球形鱗莖,外包暗褐色膜質鱗被。葉帶狀較窄,色深綠,自基部抽生,發(fā)于夏末,落于秋初。花期夏末秋初,約從7月至9月。花莖長30-60厘米,通常4-6朵排成傘形,著生在花莖頂端,花瓣倒披針形,花被紅色、白色。

向后開展卷曲,邊緣呈皺波狀,花被管極短;雄蕊和花柱突出,花型較小,周長在6厘米以上。曼珠沙華經常長在野外的石縫里、墳頭上,所以有人說它是“黃泉路上的花”。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詛咒人們生生世世都不能在一起。

形態(tài)特征:曼珠沙華又名彼岸花,又名紅花石蒜,是石蒜的一種,為血紅色的彼岸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球形鱗莖,外包暗褐色膜質鱗被。葉帶狀較窄,色深綠,自基部抽生,發(fā)于秋末,落于夏初。花期夏末秋初,約從7月至9月。

花莖長30-60厘米,通常4-6朵排成傘形,著生在花莖頂端,花瓣倒披針形,花被紅色(亦有白花品種),向后開展卷曲,邊緣呈皺波狀,花被管極短;雄蕊和花柱突出,花型較小,周長在6厘米以上。

花如龍爪。具鱗莖,形如洋蔥頭;葉叢生,細長尖端,狀似蒜葉,肉質、帶形、青綠色具白粉;花萼單生,頂生傘形花序。夏秋之交,花莖破土而出,傘形花序頂生,有花5至7朵,紅艷奇特(除紅色外還有白色品種),花瓣反卷如龍爪。先開花后長葉,冬天葉子不落,夏天葉落休眠。

石蒜系自花授粉植物,蒴果背裂,種子多數,一般以鱗莖3-4年繁殖一次。由于花和葉子不能見面的特性,石蒜又被稱為“無情無義”的花。花開時看不到葉子, 有葉子時看不到花, 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這種花經常長在野外的石縫里、墳頭上,所以有人說它是“黃泉路上的花”。

生長習性:野生品種生長于陰森潮濕地,其著生地為紅壤,因此耐寒性強,喜陰,能忍受的高溫極限為日平均溫度24℃;喜濕潤,也耐干旱,習慣于偏酸性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質土最好。有夏季休眠習性。

紅花石蒜喜陽光、潮濕環(huán)境,但也能耐半陰和干旱環(huán)境,稍耐寒,生命力頗強,對土壤也無嚴格要求,如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則花朵格外繁盛。另外,曼珠沙華喜愛生長于墓地,因此又被稱作死人花。春天是球根,夏天生長葉子,秋天立起開花,冬天葉子又慢慢退去,如此輪回。而花葉永不相見,也有著永遠無法相會的悲戀之意。

曼珠沙華的栽培技術

園藝栽培:紅花石蒜是東亞常見的園林觀賞植物,冬賞其葉,秋賞其花。一般在開花后分球栽培為宜,栽培時施以足夠基肥,以土蓋沒球莖,澆透水即可。

生長栽培:彼岸花極易栽培,一般在開花后分球栽培為宜,栽培時施以足夠基肥,以土蓋沒球莖,澆透水即可。石蒜的黑色花球極易養(yǎng)活,保持濕潤一年都不會死。把主球四周的小鱗莖剝下進行繁殖。將主球的殘根修掉,曬兩天,待傷口干燥后即可栽種。

覆土時,要使球的頂部露出土面。盆栽選用生長3年,能開花的大球(直徑在7厘米以上)盆栽,可一盆栽一球,也可一大盆栽3~4個球。要淺植,使球的1/3-1/2居于土面上。上盆后澆水1次,使土略微濕潤即可。待發(fā)出新葉后再澆水。每半月施液肥1次。在秋季葉片增厚老熟時,可停止?jié)菜?nbsp;

待2~3月間,萌芽后,再予以翻盆或更換盆土。培養(yǎng)土可用泥炭2份、園土2份、珍珠巖1份混合配制而成,同時加入少量的基肥。夏季休眠期澆水要少,春秋季需經常保持盆土濕潤。

生長季節(jié)每半月追施1次稀薄餅肥水。石蒜喜半陰,夏季避免陽光直射,春秋季置半陰處養(yǎng)護,越冬期間嚴格控制澆水,停止施肥。開花后處理及病蟲害防治石蒜在開花后應剪去花葶,以減少養(yǎng)分的損失。

栽培環(huán)境:種植深度不宜太深,以鱗莖頂剛埋入土面為好。土質要求排水良好的沙質土或疏松的培養(yǎng)土,偏酸性土壤,栽植時施適量的基肥和栽培后灌透水;營養(yǎng)生長期,其間要經常灌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以防鱗莖腐爛。開花前20天至開花期必須要適量水份供給,以達到開花整齊一致,且花朵容易維持。

種植栽培

種植:可以露地栽培、溫室盆栽、框式栽培或水培。

盆栽:彼岸花喜歡散射光,不喜歡強光,所以光照不要太強。彼岸花對土的要求,通常是沒什么要求的。不過它畢竟是南方花,所以土要酸性土,有點砂質性的,透氣透水的那種。彼岸花一年四季地上都有觀賞價值,有葉無花,有花無葉。

石蒜適應性強,鱗莖有休眠現象,北方需要盆栽觀賞,5月末種植的石蒜也應該能開花。北方栽培的適宜時間:應在春天(4-5月)栽種。多數品種喜愛溫暖的氣候,最高氣溫不超過30℃,旬平均氣溫24℃,適宜石蒜生長。播種10天,根系生長旺盛,葉片先后長出地面。冬季日平均氣溫8℃以上,最低氣溫達1℃,不影響石蒜生長。澆水不宜過多,否則會使其根莖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