杓蘭的植株高20-45厘米,具較粗壯的根狀莖。莖直立,被腺毛,基部具數枚鞘,近中部以上具3-4枚葉。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較少卵狀披針形。花序頂生,通常具1-2花;花具栗色或紫紅色萼片和花瓣,但唇瓣黃色;花瓣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5厘米,寬4-6毫米,扭轉,內表面基部與背面脈上被短柔毛;
唇瓣深囊狀,橢圓形。花期6-7月。杓蘭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林下、林緣、灌木叢中或林間草地上。分布于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西伯利亞至歐洲。此花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形態特征:杓蘭的花序頂生,通常具1-2花;花苞片葉狀,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6(-10)厘米,寬1.5-4厘米;花梗和子房長約3厘米,具短腺毛;花具栗色或紫紅色萼片和花瓣,但唇瓣黃色;中萼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5厘米,寬8-15毫米,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背面中脈疏被短柔毛;合萼片與中萼片相似,先端2淺裂。
杓蘭的花瓣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5厘米,寬4-6毫米,扭轉,內表面基部與背面脈上被短柔毛;唇瓣深囊狀,橢圓形,長3-4厘米,寬2-3厘米,囊底具毛,囊外無毛;內折側裂片寬3-4毫米;退化雄蕊近長圓狀橢圓形,長7-10毫米,寬5-7毫米,先端鈍,基部有長約1毫米的柄,下面有龍骨狀突起。杓蘭的花期6-7月。
生長習性:杓蘭喜夏季涼爽、濕潤、半陰環境,宜于肥沃、疏松砂壤土生長。杓蘭喜歡潮濕,澆水在生長期內每天宜1~2次,使盆土和盆面水苔充分濕潤,以起到保濕和降溫的作用。遮光約需50%~60%,否則過陰會使植株徒長軟弱。施肥在生長期內約每月1次,要稀釋1000倍以上才可施用,否則濃肥會傷及植株,導致根莖腐爛而死亡。
杓蘭的養殖方法:盆栽的杓蘭主要是從野外挖取,用其帶根的地下根狀莖于初春上盆栽植直至開花。杓蘭是喜冷怕熱的洋蘭,所用盆具和土壤均十分講究。出于通風透氣的要求,應用盆具以素燒盆較好,塑料盆和彩釉盆由于透氣不良,不宜作為栽培杓蘭的盆具。用土方面最好是用采自原生地者,亦可用以粗沙0.5份、腐殖土1份、珍珠巖0.5份和泥炭土1份配制的培養土。
上盆前要先將新芽旁的老朽舊葉先行剪除,并去除發黑腐爛的根,然后將帶全根的蘭株平放在鋪了底土約1/4的面上,均勻地將用土填入盆內,直至將根系全部埋入,僅突出新芽,最后還要用吸飽水的白苔鋪滿盆面,澆透水后完成。
杓蘭日常的管理主要留意的是溫度,通常為10~20°C,一旦溫度超過25°C,就要設法將溫度降下來,否則極易被熱死。因此,若要在我國南部或北部大部分地區栽培,除非夏季有降溫的冷氣溫室,否則不可能成功栽培,更不要說開花了。
杓蘭喜歡潮濕,澆水在生長期內每天宜1~2次,使盆土和盆面水苔充分濕潤,以起到保濕和降溫的作用。遮光約需50%~60%,否則過陰會使植株徒長軟弱。施肥在生長期內約每月1次,要稀釋1000倍以上才可施用,否則濃肥會傷及植株,導致根莖腐爛而死亡。
杓蘭的繁殖方式:紫花杓蘭繁殖多采用分株法,也可用組培培養育苗。人工栽培須選擇背風向陽小氣候。栽培用土一般選用泥炭土、細沙,按2比1的比例混合而成。
杓蘭的作用用途
觀賞價值:杓蘭是一種非常美麗的觀賞花卉,它不僅有著富于奇特美感的艷麗花朵,而且葉片的姿態也相當高雅一杓蘭耐寒性非常好,適于涼爽地區的園林栽培。中國的杓蘭資源非常豐富,除東南、新疆地區的一些省份外。
其他地方幾乎都有杓蘭的蹤影。它們在深山中靜靜地開花結果,給那些登山者無限的驚喜。杓蘭目前仍處于野生狀態,需要進行人工司種馴化,使之成為家庭花卉,盆栽可用于裝點室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