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屬唇形科薰衣草屬,原產于地中海沿岸、歐洲各地及大洋洲列島,后被廣泛栽種于英國及南斯拉夫。薰衣草葉形花色優美典雅,藍紫色花序穎長秀麗,是庭院中一種新的多年生耐寒花卉,適宜花徑叢植或條植,也可盆栽觀賞。

薰衣草在羅馬時代就已是相當普遍的香草,因其功效最多,被稱為“香草之后”。自古就廣泛使用于醫療上,莖和葉都可入藥,有健胃、發汗、止痛之功效,是治療傷風感冒、腹痛、濕疹的良藥。另有電視劇、電影、詩歌等以此為名。

形態特征:薰衣草多年生草本或小矮灌木,雖稱為草,實際是一種紫藍色小花。薰衣草叢生,多分枝,常見的為直立生長,株高依品種有30~40厘米、45~90厘米,在海拔相當高的山區,單株能長到1米。

葉互生,橢圓形披尖葉,或葉面較大的針形,葉緣反卷。穗狀花序頂生,長15~25厘米;花冠下部筒狀,上部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花長約1.2厘米,有藍、深紫、粉紅、白等色,常見的薰衣草為紫藍色,花期6-8月。薰衣草全株略帶木頭甜味的清淡香氣,因花、葉和莖上的絨毛均藏有油腺,輕輕碰觸油腺即破裂而釋出香味。

生長習性:薰衣草無法忍受炎熱和潮濕,若長期受澇根爛即死。室外栽種時注意不要讓雨水直接淋在植株上。五月過后需移置陽光無法直射的場所,增加通風程度以降低環境溫度,保持涼爽,才能安然的度過炎夏。注意陽光、水分、溫度、耐心。

薰衣草的繁殖方式:薰衣草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種、扦插、壓條、分根四種,主要采用扦插和播種法。

種子繁殖:薰衣草種子細小,宜育苗移栽。播種期一般選春季,溫暖地區可在每年的3~6月或9~11月進行,寒冷地區宜4~6月播種,每年的5月至10月是薰衣草開放的時分在溫室冬季也可播種。發芽天數約14~21天。發芽適溫:18~24℃。

發芽后需適當光照,弱光照易徒長。種子因有較長的休眠期,播種前應浸種12小時,然后用20-50ppm赤霉素浸種2小時再播種。播種前把土地平整細,澆透水,待水下滲后,均勻播上種子,然后蓋上一層細土。

厚度為0.2厘米,蓋上草或塑料薄膜保墑。保持15~25℃,要求苗床濕潤,約10天即出苗。如果不用赤霉素處理則要一個月方能發芽。低于15℃需1~3個月發芽。苗期注意噴水,當苗子過密時可適當間苗,待苗高10厘米左右時可移栽。

扦插繁殖:扦插一般在春、秋季進行。夏季嫩枝扦插也可。扦插的介質可用2/3的粗砂混合1/3的泥炭苔。選擇發育健旺的良種植株,選取節距短粗壯且未抽穗的一年生半木質化枝條頂芽,于頂端8~10cm處截取插穗。插穗的切口應近莖節處,力求平滑,勿使韌皮部破裂。

將底部2節的葉片去除,插水2小時后再扦插于土中,約2~3星期就會發根。也可選8~10cm的一年生枝條,在排水良好,保持濕潤,20~24℃床溫的條件下,約40天左右生根。不要用已出現花序的頂芽扦插,因為開花的枝條已老化,會發根不良影響將來長勢。

地膜扦插,整地做畦。澆透水后覆膜,立即扦插。深5~8厘米,行距20~25cm。注意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勤修剪延伸枝,及時摘除花穗,促進分枝,培育壯苗。定植株距60cm,行距120cm。栽后立刻澆水。

分株繁殖:春、秋季均可進行,用3-4年生植株,在春季3-4月用成株老根分割,每枝帶芽眼。

薰衣草的病害防治

病害:一年生的播種苗或扦插苗受害時首先出現植物萎蔫、失水、葉色暗淡,葉片枝條頂部向下彎曲下垂,在現蕾期表現最明顯。輕者夜間可以復原,重者兩三天就死亡,根部腐爛,莖部導管變褐呈現光澤。

三年生以上的苗子除與苗期病態表現一樣外,萎蔫癥狀出現在植株的中心或邊緣,逐漸向內向外發展,枝條萎蔫枯死,最后全株死亡,為害程度隨株齡、品種而異。一般從5月份開始,七八月份達到高峰。法國薰衣草發病重,前蘇聯的2-417品種發病輕。

薰衣草的作用用途

園林用途:在薰衣草田,用心等待愛情,在汽車行駛進巴比松米勒莊園的時候,一個不經意的轉頭,便看見了整片整片的紫色。一時間愣住了,然后發出尖叫-薰衣草,好漂亮啊!普羅旺斯的薰衣草,在這里竟也可以看見。

再往前行,就是跑馬場,以及帶著濃濃法式風情的小別墅,和整片整片的叢林。住在大房子里,可以在薰衣草花田里大聲地釋放自己的感情。坐在西餐廳里休息,望向窗外,整個山頭都種滿了植物。不時有小松鼠跳落在窗邊,這小東西,竟也不怕人。每個女孩都會向往這種浪漫生活吧。

不出國門,感受法國氣息。薰衣草的香是人生中的某種半夢半醒的狀態,淡到了極處,又刻在心底。這淡藍紫色的小花,到了開花時節,其香遠在十里之外都能夠聞到;而更絕妙的是,就是站在一片大花田里邊。

嗅到的香依然還是淡遠溫和,不像其他的香花,急急地想要把人薰倒。閑閑地信步從花間走過,衣角就留著一種冷香,悠遠的像初戀時的心情。據說薰衣草就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