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菊是菊科金光菊屬的植物,又稱“黑眼菊”。是被子植物門菊科屬下的物種,為高50-200厘米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生于枝頂,總苞半球形,花序托凸起呈柱狀,形成一個錐體,瘦果四棱形。
原產(chǎn)于北美,是一種美麗的觀賞植物。全球各地庭園常見的栽培物種,金光菊的根、葉和花含有柔毛含光菊素。可以入藥,主用于清熱解毒。但對牲畜具有毒性,會使牲畜食欲減退。
形態(tài)特征:金光菊的葉互生,無毛或被疏短毛。下部葉具葉柄,不分裂或羽狀5-7深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頂端尖,邊緣具不等的疏鋸齒或淺裂;中部葉3-5深裂,上部葉不分裂,卵形,頂端尖,全.緣或有少數(shù)粗齒,背面邊緣被短糙毛。
金光菊的頭狀花序單生于枝端,具長花序梗,徑7-12厘米。總苞半球形;總苞片2層,長圓形,長7-10毫米,上端尖,稍彎曲,被短毛。花托球形;托片頂端截形,被毛,與瘦果等長。舌狀花金黃色;舌片倒披針形,長約為總苞片的2倍,頂端具2短齒;
管狀花黃色或黃綠色,金光菊的瘦果無毛,壓扁,稍有4棱,長約5-6毫米,頂端有具4齒的小冠。金光菊是多年生草本,高50-200厘米。莖上部有分枝,無毛或稍有短糙毛。金光菊的花期7-10月。
生長習(xí)性:金光菊性喜通風(fēng)良好,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適應(yīng)性強,耐寒又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忌水濕。在排水良好、疏松的沙質(zhì)土中生長良好。雖說是草本植物,但又具有木本植物的特性,莖桿堅硬不易倒伏。
還具有抗病、抗蟲等特性。因而,極易栽培,同時它對陽光的敏感性也不強,無論在陽光充足地帶,還是在陽光較弱的環(huán)境下栽培,都不影響花的鮮艷效果,可在春、秋進行分株,或種子繁殖。
金光菊的養(yǎng)殖方法
階段一:胚根萌發(fā)階段,溫度為20℃至22℃之間。基質(zhì)中保持較低的EC值,pH值為5.8至6.2。種子萌芽需光。播種前需噴施殺真菌劑,播種后覆上一層薄薄的蛭石以保持土壤的濕潤,但不能過于潮濕。避免陽光直射,應(yīng)進行適當(dāng)遮陰。
階段二:子葉出現(xiàn)及生長階段,溫度仍保持在20℃至22℃之間。適當(dāng)降低栽培介質(zhì)的濕度,但仍不可太過干燥。EC值不可高于0.75,因為根系對高濃度的栽培基質(zhì)敏感。此階段可開始施肥,以50百萬分比濃度至75百萬分比濃度的完全平衡氮肥為宜。第一、二階段,需14至24天時間。
階段三:真葉生長和發(fā)育階段,此階段溫度降低到18℃至20℃。施肥濃度可增至150百萬分比濃度。
階段四:煉苗階段,第四階段的溫度、濕度、施肥濃度基本和第三階段相同。第三、四階段,大約需10至14天的時間。
移栽:移栽上盆萌芽后3至4周,可用6至8厘米的花盆進行移植;5至6周后可用10至17厘米的花盆或3至5升的容器移植上盆,兩次移植對植株的品質(zhì)有利。切花用的植株間距以25至30厘米×30至35厘米為宜。
基質(zhì):需排水、透氣良好的栽培基質(zhì)。基質(zhì)中粘土含量為20%至30%,每立方米基質(zhì)中施加1至1.5千克的完全平衡肥料,2千克以內(nèi)的緩釋肥(3至6個月)。要求基質(zhì)中含有鐵螯合物和微量營養(yǎng)元素,pH值為5.8至6.2。
光照:長日照(14至16小時)有利于花芽進行分化。保持高光照水平,有利于莖干的粗壯和植株品質(zhì)的提高。冬季和早春,盆栽和切花產(chǎn)品都需進行補光,夜晚可中斷補光。一段時間的短日照可控制植株生長。移植后2至5周置于短日照(10小時)的條件下7至10天,可促進株形緊湊。之后再轉(zhuǎn)變成長日照(14至16小時)。
溫度:溫度生育適溫為18℃至25℃。金光菊生長需溫暖的氣候。溫度在16℃以下將延長三周以上的栽培時間,并會導(dǎo)致葉片變紅。不耐霜凍。
施肥:肥料需肥量中等。每周施用100百萬分比濃度至150百萬分比濃度的氮、鉀平衡肥(N:K2O比例為1:1.5),避免高銨和高氮水平。為了防止鎂和鐵缺乏,可分別噴施濃度為0.05%的硫化鎂1至2次,及鐵螯合物1至2次。
澆水:由于金光菊植株纖細,故在生長期要適當(dāng)節(jié)制澆水,抑制高生長,以免倒伏。喜低濕、通風(fēng)透氣的栽培環(huán)境。避免過度澆水和過分干燥,過于干燥會導(dǎo)致葉緣壞疽。在冷室中栽培嚴(yán)禁從植株上方澆淋,且后期濕度不能過高,以防灰霉菌的孳生。
綁扎:當(dāng)植株長到1米以上時,需及時設(shè)支架進行綁扎,避免植條被風(fēng)吹折斷。為了促使側(cè)枝生長,延長花期,當(dāng)?shù)谝淮位ㄖx后要及時剪去殘花。
金光菊的繁殖方式:金光菊多采用分株及播種繁殖。
分株繁殖:春季和秋季都可進行。春天以剛萌芽,秋天于花后分株較合適。直接將萌孽苗與母株挖切后分栽,或?qū)⒌叵滤薷诔龊蠓种辏种陼r每棵子株需要帶有3-4個頂芽。南方以秋季10-11月分株為好,北方寒地一般在春季3-4月分株。
播種繁殖:播種在春、秋季均可,種子發(fā)芽力可保持約2年。南方可露地苗床播種;北方秋季露地播種,春季在溫室或拱棚內(nèi)育苗。用肥沃沙質(zhì)土作播種床土,將床土裝人育苗盤內(nèi),刮平,澆底水后,種子混細沙撒播,每平方米苗床播種5-6克。播后覆土,在適宜溫度下,5-7天出苗,長到2-3對真葉時,可移苗培育。終霜后可定植露地。
金光菊的作用用途
觀賞用途:金光菊株型較大,盛花期花朵繁多,五顏六色,繁花似錦,光彩奪目,且開花觀賞期長、落葉期短,能形成長達半年之久的艷麗花海景觀,因而適合公園、機關(guān)、學(xué)校、庭院等場所布置,亦可做花壇,花境材料,也是切花、瓶插之精品,此外也可布置草坪邊緣成自然式栽植。
藥用價值:金光菊的葉具有清熱解毒作用。化學(xué)成分含有柔毛含光菊素和15-乙酰氧基柔毛含光菊素,實驗室中在體內(nèi)對小鼠淋巴白血病P-388具有抑制活性。用于濕熱蘊結(jié)于胃腸之腹痛、泄瀉、里急后重諸證。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草有毒,對牲畜中毒癥狀為食欲減退、呆滯、排泄增加、視覺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