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羅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原產印度,花期5-9月,果期6-10月,喜溫暖、向陽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多野生在田間、溝旁、道邊、河岸、山坡等地方,主要危害棉花、豆類、薯類、蔬菜等。我國常見種有曼陀羅、毛曼陀羅、白花曼陀羅三種,花均為白色或微帶淡黃綠色,單瓣。

曼陀羅又叫曼荼羅、滿達、曼扎、曼達、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楓茄花、萬桃花、鬧羊花、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多野生在田間、溝旁、道邊、河岸、山坡等地方,原產印度。

意譯作圓華、白團華、適意華、悅意華等。曼陀羅原產熱帶及亞熱帶,我國各省均有分布。喜溫暖、向陽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廣布全國各地。主要危害棉花、豆類、薯類、蔬菜等。

曼陀羅(通稱)楓茄花(上海);狗核桃(云南);萬桃花(福建);洋金花(山東);野麻子、醉心花(江蘇);鬧羊花(廣東);賽斯哈塔肯(維吾爾族語);沙斯哈多那(哈薩克族語);土木特張姑(內蒙)。曼陀羅全草有毒,以果實特別是種子毒性最大,嫩葉次之。干葉的毒性比鮮葉小。

形態特征:曼陀羅花是茄科野生直立木質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低緯度地區可長成亞灌木,株高一般都在50厘米到200厘米之間,根部已經木質化。曼陀羅花單葉互生,上部呈對生狀,葉片卵形或寬卵形,先端尖,基部兩側不對稱,全緣或者破轉,波狀鋸齒。

曼陀羅花的花蕾蔭發于葉叉間,花呈喇叭型,大多數花色為白色,長度約在4厘米到10厘米之間。曼陀羅花的果實呈球形,外殼表面有棘刺,果實成熟時裂成4瓣,種子為寬三角形,扁平,淡褐色。

生長習性:曼陀羅(洋金花)的適應性較強,喜溫暖、濕潤、向陽環境,怕澇,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一般土壤均可種植,但以富含腐殖質和石灰質的土壤為好。 種子容易發芽,發芽適溫15℃左右,發芽率約40%,從出苗到開花約60天,霜后地上部枯萎,溫度低于2℃時,全株死亡,年生育期約200天。

曼陀羅喜溫暖濕潤氣候,陽光充足之地,要求土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多溫室栽培,做觀花物。一年生草本,在低緯度地區可長成亞灌木。生于荒地、旱地、宅旁、向陽山坡、林緣、草地。常生于向陽的山坡草地或住宅旁。

曼陀羅花的病害防治

曼陀羅黃萎病:染病株葉片側脈間變黃,后逐漸轉褐,從葉緣起枯死,葉脈仍保持綠色,葉片從下向上逐漸黃萎,橫剖病莖,維管束呈暗褐色。有的僅1~2分枝發病。發病重的不能結果。

防治方法:進行輪作。必要時在發病前澆灌50%甲基硫菌靈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 

黑斑病:為黑葉片,病斑近圓形,直徑2~14mm,初為淡褐色,逐漸變為灰褐色,最后變成褐色,具有同心輪紋,空氣潮濕時病斑上生出淡黑色霉狀物,嚴重時病斑連片,局部枯死,并可危害蒴果。防治方法:秋季清園,燒掉病株殘體,減少菌源。也可在發病初期噴灑75%的百菌清500~600倍液或復方百菌清500倍液。

煙青蟲:以幼蟲危害曼陀羅的花蕾和花,尤其是花蕾。幼蟲鉆入花蕾內部,咀食雌蕊、雄蕊,造成花蕾和花很快腐爛,影響花的產量。

桃蚜: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

星瓢蟲:成蟲、幼蟲食害曼陀羅的葉片,被害葉片僅留葉脈及上表皮,形成許多不規則的透明凹紋后變成褐色斑痕,過多會導致葉片枯萎。

防治方法:人工捕捉成蟲,利用成蟲的假死習性,用盆盛接敲打植株使之墜落;人工摘除卵塊,雌蟲產卵集中成群,顏色鮮艷,極易發現,易于摘除;要在幼蟲分散前施藥,可用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或40%菊殺乳油3000倍液、或2.5倍溴氰菊脂乳油3000倍液噴殺。

曼陀羅花的花語

紫色曼陀羅:恐怖。藍色曼陀羅:詐情,騙愛。粉色曼陀羅:適意。 綠色曼陀羅:生生不息的希望。黑色曼陀羅:不可預知的黑暗、死亡和顛沛流離的愛。無間的愛和復仇,凡間的無愛與無仇,被傷害的堅韌創痍的心靈,生的不歸之路。 

金色曼陀羅:敬愛,天生的幸運兒,有著不止息的幸福。白色曼陀羅:情花,如用酒吞服,會使人發笑,有麻醉作用。是天上開的花,白色而柔軟,見此花者,惡自去除。茶色曼陀羅:理性,智慧,優雅。黃色曼陀羅:尊貴,權利,紛擾不息的爭斗。

紅色曼陀羅:非曼珠沙華,切勿混淆。流血,血腥的愛(在傳說中 曼陀羅是一種只有冥界才有的花 是冥王為了祭奠他的孫兒轉世成人 特意帶下凡間的)此處有誤,冥界只有一種花即彼岸花。彼岸花的白色花開在彼岸即天國,名為曼陀羅華:紅色花開在忘川三生石邊,名為曼珠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