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跖草為鴨跖草科春季一年生雜草,別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葉、蘭花草、竹葉草、氣死日頭。喜歡在潮濕的草地生長。鴨跖草葉形為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葉序?yàn)榛ドo為匍匐莖,花朵為聚花序,頂生或腋生,雌雄同株,花瓣上面兩瓣為藍(lán)色,下面一瓣為白色,花苞呈佛焰苞狀,綠色,雄蕊有6枚。
鴨跖草為鴨跖草種植物鴨跖草的全草,生于路旁、田邊、河岸、宅旁、山坡及林緣陰濕處。中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分布在云南、甘肅以東的南、北各省區(qū),是北部各省重要的春季一年生雜草,在廣東等南方各省則是多年生雜草。西藏地區(qū)使用的鴨跖草,為同屬植物大苞鴨跖草的全草。有清熱,涼血,解毒作用。
鴨跖草株高約三十~六十公分,葉長橢圓披針狀,基部抱莖,葉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暗紫色質(zhì)地肥厚而略呈革質(zhì)。涼血、潤肺、解郁;治跌打損傷、吐血、瘀血、肺炎、咳嗽等用法。
全株可入藥、和川芎、瘦肉等燉服,可治外傷瘀血或吐血,也可治咳嗽及跌打腫痛等。本品汁液對某些皮膚過敏者,可能造成刺痛和奇癢,甚至引起小疹子,使用時(shí)需多加留意用法和用量。
形態(tài)特征:鴨跖草為一年生披散草本,莖匍匐生根,多分枝,長可達(dá)1米,下部無毛,上部被短毛。葉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9厘米,寬1.5-2厘米。總苞片佛焰苞狀,有1.5-4厘米的柄。
與葉對生,折疊狀,展開后為心形,頂端短急尖,基部心形,長1.2-2.5厘米,邊緣常有硬毛;聚傘花序,下面一枝僅有花1朵,具長8毫米的梗,不孕;上面一枝具花3-4朵,具短梗,幾乎不伸出佛焰苞。
鴨跖草花梗花期長僅3毫米,果期彎曲,長不過6毫米;萼片膜質(zhì),長約5毫米,內(nèi)面2枚常靠近或合生;花瓣深藍(lán)色;內(nèi)面2枚具爪,長近1厘米。蒴果橢圓形,長5-7毫米,2室,2爿裂,有種子4顆。種子長2-3毫米,棕黃色,一端平截、腹面平,有不規(guī)則窩孔。
生長習(xí)性:鴨跖草常見生于濕地。鴨跖草適應(yīng)性強(qiáng),在全光照或半陰環(huán)境下都能生長。但不能過陰,否則葉色減退為淺粉綠色,易徒長。鴨跖草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弱光,忌陽光曝曬。
最適生長溫度20~30℃,夜間溫度10~18℃生長良好,冬季不低于10℃。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耐旱性強(qiáng),土壤略微有點(diǎn)濕就可以生長,如果盆土長期過濕,易出現(xiàn)莖葉腐爛。
鴨跖草的繁殖方式:鴨跖草常用種子、扦插及分株繁殖。分株及扦插繁殖均可,而以扦插為主,極易成活,全年均可進(jìn)行。鴨趾草其匍匐莖觸地即能生根,此時(shí)可以從莖基部切斷,上盆培養(yǎng),并進(jìn)行摘心、整枝處理,使其株形飽滿,同時(shí)利用所剪下枝條進(jìn)行扦插育苗。
播種方法:鴨跖草用種子繁殖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溫室育苗。播種前用25~27℃溫水浸種8~10小時(shí)后撈出,在25~27℃下催芽3~5天,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育苗可采用條播或撒播的方式。
在整好的畦內(nèi)按10~15cm行距開溝,將催好芽的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覆土,稍加鎮(zhèn)壓后保持土壤濕潤。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1周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降低溫、濕度管理,以免幼苗徒長。
扦插技術(shù):鴨跖草的每個(gè)節(jié)都可以產(chǎn)生新根。將植株的莖剪下,在整好的田內(nèi)按5×10cm的株、行距扦插定植。扦插后保持土壤濕潤,光照較強(qiáng)時(shí),應(yīng)搭陰棚遮陽,避免失水過多而使扦插苗死亡。15天左右即可生根。
分株技術(shù):春季在地上部分萌發(fā)前,將根挖出,分根定植。一般每塊根可分為10株左右,按10×10cm的株、行距定植于大田。
病害防治:夏季易發(fā)生介殼蟲、紅蜘蛛和蚜蟲危害,可噴灑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灰霉病和葉枯病危害葉片,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
鴨跖草的作用用途
觀賞價(jià)值:鴨跖草性喜溫暖濕潤,稍耐寒,好陽光。基柔弱,蔓生,葉長橢圓至卵狀長橢圓,花白色,宜盆栽懸掛或置高架觀賞。讓其枝葉沿盆四周蓬散下垂。亦可置于書櫥和花架之上,下垂生長,顯得瀟灑自如,觀賞性十足。紫葉鴨跖草可用于室內(nèi)盆栽觀葉或掉盆觀賞。
園林用途:鴨跖草在溫暖地區(qū)可用于花壇及基礎(chǔ)種植。鴨跖草植于花臺(tái),或懸掛于走廊或屋檐下。鴨跖草野生花卉,可植于濕地、疏林下或藥草園。全草可藥用。
鴨跖草的花語:希望、理想。鴨跖草還是處女座的幸運(yùn)花。鴨跖草形狀像蝴蝶的花不少,但像鴨跖草這么貼近蝴蝶的卻不多見。只見兩片藍(lán)色花瓣像微攏的雙翼,黃色的鮮亮花蕊,長長的白色花絲舒卷如蝴蝶的觸須。遠(yuǎn)遠(yuǎn)望去,你會(huì)誤以為那不過是一只眨眼就會(huì)飛走的蝶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