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堇為玄參科植物單色蝴蝶草的全草,為喜光植物,能耐蔭,不耐寒,能自播,喜土壤排水良好。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夏堇原產印度支那半島。株高15—30厘米,株形整齊而緊密。花腋生或頂生總狀花序,花色有紫青色、桃紅色、蘭紫、深桃紅色及紫色等,花期7-10月,種子細小。

夏堇喜陽光。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但以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壤土為佳,不耐寒,較耐熱。夏堇花朵小巧,花色豐富,花期長,生性強健,適合陽臺、花壇、花臺等種植,也是優良的吊盆花卉。

形態特征:夏堇株高20至30厘米,花期6至9月,花色有藍紫色、粉紅色等。葉色淡綠,花姿輕逸飄柔,為夏季花卉匱乏時的優美草花。夏堇全株莖葉無毛,莖四菱形,葉片對生其上,成卵形先端尖,邊緣有鋸齒。

花朵自葉掖對生開出,亦有著生莖頂著,夏季開紫色小花,初看似堇菜。唇形花朵由上側二片淡紫色花瓣,和下側三片的濃紫色花瓣構成筒部中央有顯著的黃色玫瑰。

夏堇一般于春季播種,因種子細小,可摻些細沙種,播后可不覆土,但要用薄膜覆蓋保濕,播后用浸水法澆水。約10天左右發芽,出苗后去掉薄膜,放在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

待直葉5片或株高已達10厘米時可移栽。栽培時宜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為保持花色艷麗,栽培前需要施用有機肥做基肥,生長期施二到三次化肥或有機肥,以保持土壤的肥力。

生長習性:夏堇喜高溫、耐炎熱。喜光、耐半陰,對土壤要求不嚴。生長強健,需肥量不大,在陽光充足、適度肥沃濕潤的土壤上開花繁茂。喜光,能耐蔭,不耐寒,能自播,喜土壤排水良好。 

夏堇株高20-30公分,葉對生,長心形,葉緣有細鋸齒。花頂生,花型酷似金魚草,花色有白、紫紅或紫藍,喉部有黃色斑點,花期極長,為夏季花卉匱乏時期之優美草花;

其姿色幽逸柔美,在酷熱的盛夏,能帶給我們幾許涼意,適合花壇或盆栽,花期夏季至秋季,尤其耐高溫,很適合屋頂、陽臺、花臺栽培,成熟種子落地,亦能萌芽成長開花。 

夏堇的作用用途

盆栽養護:夏堇屬亞熱帶花卉,喜歡溫度高的生長環境,耐高溫。花期在夏季,可以適應各種土質,要保證其充分生長的養分,夏季澆水要避開中午高溫時段。需肥量不大,在陽光充足、適度肥沃濕潤的土壤上開花繁茂。

夏秋兩季是夏堇的生長旺盛期,所以在室外濕度降至12℃左右即可入室保護栽培。越冬溫度最好保持在15℃以上,霜凍即可毀滅。夏堇喜濕潤的環境及土壤,生長期切不可干旱。越冬期間可在表土見干后澆透,而夏季在室外養護者,需要保持一定的濕潤,要勤澆水,還要勤噴水增加空氣濕度。

夏堇應用:夏堇在國外用量比較大,廣泛用于花壇、花境和盆栽組合中。進入我國時間雖然不長,但因為它喜蔭又能耐強光的特性,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公園、綠地,不論是小區還是大面積使用。

都有良好的視覺效果。夏堇密植成片時,可以防止雜草生長,是很好的觀賞性地被。將夏堇種植在大型陶制花器中,擺放在門廊、柱基或屋緣邊角,還有亮化空間的效果。

陽臺栽培:耐高溫,很適合屋頂陽臺花臺栽培,成熟的種子落地后,也能萌芽開花。

景觀用途:夏堇宜作花壇、花境布置,也可作盆栽觀賞。 

放置場所:夏童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耐暑熱、怕干旱。生長適溫為巧℃一21℃,冬季溫度不低于5℃,夏季溫度不超過28℃。對光照反應敏感,光照不足時,植株生長柔弱,開花少,但忌陽光直射。為此,家庭栽培選擇朝東窗臺或朝南封閉陽臺為宜。

夏堇的文化背景

名稱由來:夏堇是因為外型像是堇菜科的草花,而且又是在夏天開花,所以被稱之為夏堇。

象征:夏堇象征堅韌,永恒,美麗,溫柔的堅持。槿花朝開幕落,但每一次凋謝都是為了下一次更絢爛地開放。就像太陽不斷地落下又升起,就像春去秋來四季輪轉,卻是生生不息。

更像是愛一個人,也會有低潮,也會有紛擾,但懂得愛的人仍會溫柔的堅持。因為他們明白,起起伏伏總是難免,但沒有什么會令他們動搖自己當初的選擇,愛的信仰永恒不變。

夏堇花語:請想念我;思念,但感到迷茫;青春,花樣年華。夏堇葉色淡綠,花姿輕逸飄柔,嬌俏可愛,具有絢麗繁榮的生命,它在陽光最飽滿的季節綻放,如奔馳、跳躍、飛翔著的生命的精靈,以此來詮釋生命的輝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