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溫帶地區。全球已發現有百多個品種,中國是其最主要的起源地,原產五十多種,是百合屬植物自然分布中心。

近年有不少經過人工雜交而產生的新品種,如亞洲百合、麝香百合、香水百合等。百合的主要應用價值在于觀賞,有些品種可作為蔬菜食用和藥用。百合花主要用來觀賞,尤以荷蘭及日本輸出的切花品種居多。

百合花的球根含豐富淀粉質,部份更可作為蔬菜食用,在中國,食用百合具有悠久的歷史,而且中醫認為百合性微寒平,具有潤肺,清火,安神的功效,花、鱗狀莖均可入藥,是一種藥食兼用的花卉。

形態特征:百合的珠芽和籽球均可用來繁殖。葉片總數可多于100張,互生,無柄,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全緣,葉脈弧形。有些品種的葉片直接插在土中,少數還會形成小鱗莖,并發育成新個體。

百合的花大、多白色、漏斗形,單生于莖頂。蒴果長卵圓形,具鈍棱。百合的花期:6月上旬現蕾,7月上旬始花,7月中旬盛花,7月下旬終花。百合的種子多數,卵形,扁平。百合的果期7~10月。

生長習性:百合喜涼爽,較耐寒。高溫地區生長不良。喜干燥,怕水澇。土壤濕度過高則引起鱗莖腐爛死亡。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質壤土中,鱗莖色澤潔白、肉質較厚。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

根系粗壯發達,耐肥。春季出土后要求充足的氮素營養及足夠的磷鉀肥料,N:P:K=1:0.8:1,肥料應以有機肥為主。忌連作,3~4年輪作一次,前作以豆科、禾本科作物為好。

百合的繁殖方式:百合的繁殖方法有播種、分小鱗莖、鱗片扦插和分株芽等4種方法,可根據需要任選一種。

播種繁殖:播種屬有性繁殖,主要在育種上應用。方法是:秋季采收種子,貯藏到翌年春天播種。播后約20~30天發芽。幼苗期要適當遮陽。入秋時,地下部分已形成小鱗莖,即可挖出分栽。播種實生苗因種類的不同,有的3年開花,也有的需培養多年才能開花。因此,此法家庭不宜采用。

分小鱗莖法:如果需要繁殖1株或幾株,可采用此法。通常在老鱗莖的莖盤外圍長有一些小鱗莖。在9~10月收獲百合時,可把這些小鱗莖分離下來,貯藏在室內的砂中越冬。第二年春季上盆栽種。培養到第三年9~10月,即可長成大鱗莖而培育成大植株。此法繁殖量小,只適宜家庭盆栽繁殖。

鱗片扦插法:此法可用于中等數量的繁殖。秋天挖出鱗莖,將老鱗上充實、肥厚的鱗片逐個分掰下來,每個鱗片的基部應帶有一小部分莖盤,稍陰干,然后扦插于盛好河沙(或蛭石)的花盆或淺木箱中,讓鱗片的2/3插入基質。

保持基質一定濕度,在20度左右條件下,約1個半月,鱗片傷口處即生根。冬季濕度宜保持18度左右,河沙不要過濕。培養到次年春季,鱗片即可長出小鱗莖,將它們分上來,栽入盆中,加以精心管理,培養3年左右即可開花。

分珠芽法:分珠芽法繁殖,僅適用于少數種類。如卷丹、黃鐵炮等百合,多用此法。將地上莖葉腋處形成的小鱗莖(又稱“珠芽”,在夏季珠芽已充分長大,但尚未脫落時)取下來培養。

從長成大鱗莖至開花,通常需要2~4年的時間。為促使多生小珠芽供繁殖用,可在植株開花后,將地上莖壓倒并淺埋土一將地上莖分成每段帶3~4片葉的小段,淺埋莖節于濕沙中,則葉腋間均可長出小珠芽。

百合開花之后,很多人就把球根扔掉。其實它仍有再生能力,只要將殘葉剪除,把盆里的球根挖出另用砂堆埋藏,經常保濕勿曬,翌年仍可再種1次,并可望花開二度。

百合的產后處理:盆栽百合的品種繁多,花色多樣。用它擺放賓館大堂、機場候機廳、商廈櫥窗,清新悅目、質樸自然。數盆點綴居室或小庭園,絢麗奪目,富有質感。

百合鱗莖在定植或盆栽前用2毫摩爾/升硫代硫酸銀溶液浸泡24小時,溫度20℃條件下,以后長出的花朵壽命較長。花朵對乙烯敏感,植株應噴灑硫代硫酸銀溶液,防止在低溫貯運過程中落花落葉。盆栽百合在0~3℃溫度下可貯藏14~28天。

風水作用:百合花是五行屬水或者鼠年出生的人們的風水花卉,百合花是它們的幸運之花,這些人群可以用百合制造一個好風水的住房。生肖屬猴,宜在居室之西或西北方置放屬金的植物花卉盆景,如百合花,這樣也有利于它們的運情的。

百合花可以為單身的人們提升愛運。風水學說紅鸞方在西南方,每天晚上11點至1點之間,在西南方點上一盞黃色的燈,將光源照射方向朝上,每天晚上點到白天天亮,直到找到好桃花為止。

白天不點燈的時候,也可以在這個風水方向擺一盆香水百合,祈求姻緣早現,這些風水方法都可以提升愛運。百合花能給剛結婚的新人生活的空間建立好的風水。百合象征夫妻恩愛,百年好合,一直是婚禮上的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