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芋,命名者及年代,根莖肉質(zhì),紡錘形;莖2歧分枝。葉薄,卵形或卵狀披針形,綠色,頂端漸尖,基部圓形,背面無毛或薄被長柔毛;葉枕上面被長柔毛;無柄或具短柄;葉舌圓形。總狀花序頂生,長15-20厘米,有花數(shù)朵,苞片線狀披針形,內(nèi)卷;

花小,白色,小花梗長約1厘米;萼片狹披針形;花冠管基部擴大;裂片長8-10毫米;外輪的2枚退化雄蕊倒卵形,內(nèi)輪的長僅及外輪的一半;子房無毛或稍被長柔毛。

果長圓形。花期:夏秋。竹芋在中國南方常見栽培。原產(chǎn)美洲熱帶地區(qū),廣植于各熱帶地。根莖富含淀粉,可煮食或提取淀粉供食用或糊用;藥用有清肺,利水之效。

形態(tài)特征:竹芋為總狀花序頂生,長15-20厘米,疏散,有花數(shù)朵,苞片線狀披針形,內(nèi)卷,長3-4厘米;花小,白色,小花梗長約1厘米;萼片狹披針形,長1.2-1.4厘米;

花冠管長1.3厘米,基部擴大;裂片長8-10毫米;外輪的2枚退化雄蕊倒卵形,長約1厘米,先端凹入,內(nèi)輪的長僅及外輪的一半;子房無毛或稍被長柔毛。竹芋的花期:夏秋。

生長習性:竹芋喜溫暖、濕潤和半蔭環(huán)境,不耐寒,怕干燥忌強光曝曬。對水分的反應十分敏感。喜低光度或半蔭環(huán)境下生長,在強光下曝曬葉片容易灼傷。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葉土最宜。

竹芋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竹芋一般分株繁殖,春季氣溫20℃左右時繁殖最理想,但只要氣溫、濕度適宜,也可全年進行。繁殖時用利刀將帶有莖葉或葉芽的根塊切開;

少量繁殖可把割切的帶莖葉及葉芽的根塊直接置于泥盆中;大量繁殖時,應置于苗床上;溫度、濕度達不到要求時應用薄膜覆蓋;一定要使薄膜內(nèi)的溫度達到20-28℃,濕度80%以上。

扦插繁殖:扦插繁殖一般用頂尖嫩梢,插穗長 10-15厘米,視葉片大小,保留葉片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插穗用 500ppm的奈乙酸處理2-3秒鐘,也可用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及ABT生根粉處理。

插穗處理后插于苗床,株行距 5×10厘米為佳。上用薄膜弓棚覆蓋 ,管理方法同分株繁殖一樣。扦插繁殖在溫度不低于20℃時任何時候都可進行。 插穗30-50天生根;但扦插成活率不如分株繁殖高;一般在50% 左右。

病害防治:竹芋易受紅蜘蛛、介殼蟲及葉斑病、褐斑病、黑斑病的危害。當發(fā)現(xiàn)紅蜘蛛時,可用40% 三氯殺螨醇乳油 2000倍或20% 三氯殺螨砜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施。出現(xiàn)介殼蟲時,少量時可人工剝落銷毀。

大量時應掌握若蟲孵化期,用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液滅殺。出現(xiàn)葉斑病、褐斑病和黑斑病時,少量危害應及時剪去病枝葉銷毀,大量危害時可用50%可濕性代森鋅500倍液噴施。

在繁殖植株的塑料薄膜弓棚內(nèi),應經(jīng)常噴施50%可濕性多菌靈粉劑800-1000倍液,或70%可濕性百菌清粉劑 800-1000倍液,以防止根腐、莖腐、梢腐等病害的危害。

竹芋的作用用途

觀賞價值:竹芋枝葉生長茂密、株形豐滿;葉面濃綠亮澤,葉背紫紅色,形成鮮明的對比,是優(yōu)良的室內(nèi)喜陰觀葉植物。用來布置臥室、客廳、辦公室等場所,顯得安靜、莊重,可供較長期欣賞。在公共場所列放走廊兩側(cè)和室內(nèi)花壇,翠綠光潤,青蔥宜人。

食用價值:竹芋粉幾乎全是淀粉,不含維生素,蛋白質(zhì)含量僅0.2%??捎米鰷?、調(diào)味汁、布丁和尾食點心的增稠劑。加水煮沸成透明、無臭的可口糊狀物。

竹芋粉質(zhì)細與其他淀粉相比可以在較低溫度和較短時間的條件下烹調(diào),又易消化,特別適合做不能煮過頭的牛奶蛋糊等蛋品,也適宜制作淡味、低鹽和低蛋白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