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草別名龍須、藍草、藍地柏、綠絨草,莖伏地蔓生,極細軟,分枝處常生不定根,多分枝。小葉卵形,孢子葉卵狀三角形。葉色呈藍綠色,其主莖纖細,呈褐黃色,分生的側枝著生細致如鱗片的小葉。
翠云草羽葉細密,并會發出藍寶石般的光澤,不同凡響,可點綴書桌、矮幾,十分可愛。株態奇特,羽葉似云紋,四季翠綠,并有藍綠色熒光,清雅秀麗,屬小型觀葉植物,盆栽適合案頭、窗臺等處陳設。
由于翠云草莖枝具匍匐性,做吊盆亦能展現其柔軟懸垂的美感,也可種于水景邊濕地,翠云草姿態秀麗,藍綠色的熒光使人悅目賞心,在南方是極好的地被植物,也適于北方盆栽觀賞,于種植槽中成片栽植效果更佳,也是理想的蘭花盆面覆蓋材料。
形態特征:翠云草為中型伏地蔓生蕨。主莖伏地蔓生,長約1m,分枝疏生。節處有不定根,葉卵形,二列疏生。多回分叉。營養葉二型,背腹各二列,腹葉長卵形,背葉矩圓形,全緣,向兩側平展。孢子囊穗四棱形,孢子葉卵狀三角形,四列呈覆瓦狀排列。
生長習性:翠云草喜溫暖濕潤及半蔭的環境,生長適溫為20~26℃,冬季溫度維持在5℃以上。要求腐殖質含量豐富、排水良好的土壤。翠云草生于海拔40~1000m的山谷林下,翠云草也常生于山谷林下或溪邊陰濕處以及巖洞石縫內。多腐殖質土壤或溪邊陰濕雜草中,以及巖洞內,濕石上或石縫中。
翠云草的作用用途
景觀用途:翠云草株態奇特,羽葉似云紋,四季翠綠,并有藍綠色熒光,清雅秀麗,屬小型觀葉植物,盆栽適合案頭、窗臺等處陳設。
盆栽用途:翠云草姿態秀麗,藍綠色的熒光使人悅目賞心,在南方是極好的地被植物,也適于北方盆栽觀賞,于種植槽中成片栽植效果更佳,也是理想的蘭花盆面覆蓋材料。
觀賞價值:翠云草更適合家庭居室的裝飾,綠化、美化,適于家廈居室盆栽觀賞。較大的盆栽翠云草,可置于較蔭的窗臺或陽臺上。尤其在每年的4-5月間,或初夏的梅雨時節,盆栽翠云草經輕雨梳洗,如倩女美發,飄搖披拂。此時,盆栽翠云草長得青翠碧綠,綠鱗片片,是翠云草的最佳觀賞期,很耐人觀賞。
凈化空氣:翠云草既能調節室內空氣,消除污染,又能醒腦提神。
園林用途:翠云草作為小型盆栽喜陰觀葉植物,枝葉青翠如綠云片片,層層積翠,細枝密生小葉如綠鱗,置放案頭、茶幾之上,便顯得綠意瀟灑,景色悠然,有生氣勃勃之感;在居室角隅的高腳花架上,擺上一盆中型翠云草,枝密小葉甸旬莖從盆口伸出,垂于盆邊,隨風搖曳,風度雅致。
翠云草的文化背景
名稱由來:翠云草青綠蒼翠,重重碎蹙,或匍匐在地,或倒懸山石,儼若翠鈿云翹,故名翠云草。又若翠色鳥羽,故名翠羽草。
傳說:在《史記·封禪書》中記載,龍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傳說就是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的化身。在黃帝升天成玉帝時,有龍垂胡須迎黃帝升天。黃帝就騎到龍背上去,他的群臣還有妻兒也都紛紛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這時,龍升上天去,剩下的臣民都抓住龍的胡須,龍須受不了重量而斷了。
(據《史記·封禪書》載:“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
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至此,斷掉的一半龍須留在民間。民間有傳說,龍須型的飾物是有靈性的,可以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學業、事業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