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菊是一年生草花,矮生, 株高約在30~50公分,花黃色,花形似雛菊。在高溫高濕氣候條件下生長表現(xiàn)極佳。耐熱、耐濕,稍具耐旱性,但水分仍須持續(xù)適量供應,如果土壤過濕,會使下葉萎黃、生長衰弱。

皇帝菊本身就很會分枝,所以管理上不必刻意摘心,但如果不打算收種子的話,就要將殘花剪除。如果皇帝菊生長過高或盛花過后,如果想修剪的話,建議采用齊頭式的方法。花期從春至秋季,花期長,可開至初霜,是花壇栽培、組合盆栽,亦是花境的好材料。

形態(tài)特征:矮生,株高約在30~50公分,葉對生;頂生花序,花黃色,花形似雛菊。花期從春至秋季.盆栽效果好。花徑2.5厘米左右,多花繁茂的菊狀黃花,組成了絢麗的花冠。在高溫高濕氣候條件下生長表現(xiàn)極佳。

生長習性:皇帝菊耐熱、耐濕,稍具耐旱性,但水分仍須持續(xù)適量供應,如果土壤過濕,會使下葉萎黃、生長衰弱。皇帝菊花期長,可開至初霜。適于盆栽和花壇。皇帝菊播種后45天可開花的極早生種。

皇帝菊的栽培技術:皇帝菊本身就很會分枝,所以管理上不必刻意摘心,但如果不打算收種子的話,就要將殘花剪除。如果皇帝菊生長過高或盛花過后,如果想修剪的話,建議采用齊頭式的方法,也就將全部的枝葉剪去1/3,同時補充肥料;這樣做有助于重新生長和開花,而且同時也能矮化植株。

種植指南:土質以肥沃,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為佳,日照需充足,磷鉀肥提高,能促進開花,性喜溫暖至高溫。小花滿布,金黃明媚,適合花壇盆栽。播種時間:2至5月,普通種,每克約200粒種子。適于邊緣綠化、窗臺綠化、盆栽、容器栽培、濕地栽培。

‘天星’系列:株高約25厘米,生長強健,基部分枝性強,株形較大。花鮮黃色,花朵繁多,花徑約4厘米,花期長。矮生,氣候適應性廣,耐熱性強,是理想的花壇產品和邊緣綠化產品。

穴盤育苗

第一階段:胚根萌發(fā)至子葉出現(xiàn),此階段需要7至10天,溫度以20℃為宜,于2至5月份播種,使用200孔的穴盤,每孔穴盤均勻地點播1至2粒種子。基質中保持較低的可溶性鹽含量。

且ph值控制在5.5至6.2之間。通常在播種后覆蓋一層薄薄的介質,這樣即能遮光,又有利于保持育苗初期介質的濕潤,建議以粗片蛭石為佳,以避免過濕。

第二階段:子葉生長至第一對真葉出現(xiàn),一旦胚根顯露,溫度可降低至15℃至17℃,同時也需開始降低栽培介質的相對濕度,一般在介質略干后再澆水,以利于根部的生長,但應避免介質過干。

同時不能使可溶性鹽的含量增加,保持介質ph值在5.8至6.5之間,ec值在0.5左右。此階段可開始噴施20:20:20的水溶性復合肥,濃度以50ppm為宜。

第三階段:真葉生長和發(fā)育階段,種苗快速生長,該階段應適當控制水分,防止?jié)穸冗^高,因此在兩次澆水之間要讓基質有個干透的過程,形成干濕循環(huán),但要以植株的葉片不出現(xiàn)萎蔫現(xiàn)象為基準。施肥濃度可增加到150ppm,每隔7至10天交替施用20:20:20和14:0:14水溶性復合肥,以利于種苗健康成長。

第四階段:煉苗階段本階段根系已經形成完好,有3對以上真葉,種苗基本上可以出售。有時為了延長其銷售期,溫度可降低到12℃至14℃進行煉苗。較不耐霜凍,溫度應避免低于10℃。

與第三階段一樣,在兩次澆水間要讓介質干透,并加強通風,防止徒長。每隔5至7天交替施用150ppm的20:20:20和14:0:14水溶性復合肥。煉苗后應及時上盆。

皇帝菊的病害防治:病蟲害黃帝菊常見的病蟲害有:炭疽病、枯萎病和蚜蟲。炭疽病表現(xiàn)為葉片上出現(xiàn)近圓形病斑,濕度大時,病斑呈濕潤狀,干燥時,中央裂開成穿孔狀。

防止方法有:鏟除田間雜草,減少病原;增施有機肥,降低氮肥施用量;在田間看見發(fā)病應立即施藥,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克兌水60升,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40%滅病威300至400倍噴施,隔7天一次,連續(xù)2至3次。

枯萎病表現(xiàn)為被害植株底葉或植株一側葉片邊緣變黃,然后萎蔫,直至整株枯死。防治方法為種植前對土壤消毒;定植后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50倍液作定根水灌根;發(fā)病后用敵克松1000倍液淋透土壤。蚜蟲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