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別名:斷腸草、拔蘿卜、燕子花、饅頭花,拉丁文名:Stellera chamaejasme Linn. 瑞香科、狼毒屬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莖木質,粗壯,圓柱形,不分枝或分枝,表面棕色,內面淡黃色;
莖直立,叢生,不分枝,纖細,綠色,有時帶紫色,無毛,草質,基部木質化,有時具棕色鱗片。葉散生,稀對生或近輪生,薄紙質,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稀長圓形。
上部被淡黃色絲狀柔毛,花柱短,柱頭頭狀,頂端微被黃色柔毛。果實圓錐形,上部或頂部有灰白色柔毛,為宿存的花萼筒所包圍;種皮膜質,淡紫色。花期4-6月,果期7-9月。
形態特征:葉互生,于莖下部鱗片狀,呈卵狀長圓形,長1-2厘米,寬4-6毫米,向上漸大,逐漸過渡到正常莖生葉;莖生葉長圓形,長4-6.5厘米,寬1-2厘米,先端圓或尖,基部截,側脈羽狀不明顯;
無葉柄;總苞葉同莖生葉,常5枚;傘幅5,長4-6厘米;次級總苞葉常3枚,卵形,長約4厘米,寬約2厘米;苞葉2枚,三角狀卵形,長與寬均約2厘米,先端尖,基部截。
序單生二歧分枝的頂端,無柄;總苞鐘狀,具白色柔毛,高約4毫米,直徑4-5毫米,邊緣4裂,裂片圓形,具白色柔毛;腺體4,半圓形,淡褐色。雄花多枚,伸出總苞之外;雌花1枚,子房柄長3-5毫米;子房密被白色長柔毛;花柱3,中部以下合生;柱頭不分裂,中部微凹。
生長習性:狼毒生于海拔2600-4200米的干燥而向陽的高山草坡、草坪或河灘臺地。狼毒產我國北方各省區及西南地區。狼毒在俄羅斯西伯利亞也有分布。
狼毒的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狼毒對土壤要求不嚴,房前、屋后、邊地、山坡等處均可栽種。全墾,深耕碎土耙平,施入底肥,開排水溝,畦長不限。
分根繁殖:狼毒主要用分根繁殖。將地下根莖挖起,選粗壯帶芽者,剪成長根段備用。并噴施新高脂膜,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然后將根段橫向按在溝內,上蓋垃圾泥和焦泥灰,再覆土壓實。
田間管理:狼毒幼苗生長緩慢,應及時除草。定植返青后,結合中耕除草追肥。雨季注意排水,以免爛根。并適時噴施藥材根大靈,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藥用含量大大提高。
病害防治:狼毒蟲害可使樹體衰弱、抗病能力差、病毒易侵染,要根據植保措施噴灑藥劑滅蟲,并同時加施新高脂膜增強藥效;在秋末冬初,做好越冬抗寒準備,為來年豐產增收奠定基礎。
狼毒的功效與作用
狼毒的功效:狼毒味苦、辛,性質平和,有毒,可以入心經和肺經,逐水祛痰和破積殺蟲是它的主要功效,它可以治療人類的水腫腹脹和痰多以及蟲積還能心腹疼痛、咳嗽痰喘等多種常見病,治療功效十分明顯。
防癌抗癌:防癌抗癌是中藥狼毒的重要功效之一,狼毒的提取物對人體內的多種癌細胞都有明顯抑制作用,它能抑制癌細胞生成,也能抑制癌細胞再生,平時服用以后可以有效預防肝癌和肺癌的發生,也能有效控制病情,抑制病情惡化。
抗菌消炎:狼毒對人體內的痢疾桿菌和大腸桿菌,還有克蘭氏陰性菌都有明顯抑制作用,能減少一些細菌性。另外朗讀的水煎液對人類的皮膚真菌還有明顯抑制作用,特別是紅色毛癬菌在遇到狼毒液以后能明顯失去活性,因此平時用狼毒劍葉以后清洗皮膚能夠治療皮炎,也能減少皮膚痛癢癥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