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葉牡丹的葉子像芹菜一樣,花像牡丹,故名 “ 芹葉牡丹 ”。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株高20厘米~40厘米,塊根紡錘形,常數個聚生于根頸部;莖單生,或少數分枝,有毛;基生葉闊卵形,具長柄,莖生葉無柄,為2回3出羽狀復葉;花單生或數朵頂生,花徑3厘米~4厘米;花期4月~5月。分布于亞洲和歐洲。
形態特征:芹葉牡丹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羽狀或三深裂之掌狀復葉,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的個體,其葉片的色澤、形狀、裂深有差異。子葉橢圓形,幼葉缺刻少,后期真葉缺刻逐漸增多。冬季低溫條件下呈團棵狀,葉片平展、重疊。
生長習性:花毛茛無生理性休眠,收獲的塊根在5℃-15℃時定植,2-3周就會發芽。塊根干燥處理,可控制發芽并能貯藏很長時間?;⒌膲K根必須在充分干燥后貯藏,否則易爛。
種子5-6月成熟,每克約1800粒,種子扁平,被一層非常薄的膜包裹。種子發芽適溫10℃-15℃,2-3周發芽,超過20℃或低于5℃不能發芽。塊根吸水后在夜溫10℃-12℃下栽培7-8周可展開10枚葉片,此時莖端生長點開始膨大,進入花芽分化期,2-3周完成,再經10周左右即可開花。
地下部具肥大的黑褐色小塊根,呈多腿狀,形似小麗花塊根。可分株繁殖,但操作不便,增殖率也低,除偶用于優良單株無性擴繁,生產上很少用。小塊根的大小和數量的不同,反映了球根的營養水平,不但影響塊根發芽初期植株的大小,分蘗的多少及長勢,而且影響以后花莖的數量。
一般要求小塊根數量在5個以上,其小根塊干燥狀態的長度1cm以上。塊根的大小、數量、重量、形狀與植株休眠前的管理有很大的關系,如果開花時養分消耗大,
肥水供應不足,或溫度過高休眠過早,或人為的高溫干旱造成突然性強迫休眠,小塊根會顯得長短不齊和干癟細小。6月以后地上部逐漸枯萎,塊根休眠。
盆花生產技術:播種法生產的優點是生產周期短,成本低,繁殖快,生產量大;缺點是開花少,開花上市晚,植株容易竄高,重瓣率受栽培技術影響大。
栽培條件要求高,管理要求嚴,否則盆花質量和成品率低。播種法生產技術的要點是:適期早播,培育壯苗,注意水肥管理,促進早發棵、發大棵,適當施用矮化劑控制株高。
種子處理:為提早上市,宜作低溫浸種催芽處理。將種子浸水一晝夜后,用紗布包好,在15℃左右的恒溫箱或水井中催芽,每天早、晚淘洗一次,淘洗后要甩干余水(果皮膜狀,集中在一起時,含水很多,可用洗衣機脫水)。催芽10天后,種子萌動,在少數種子發芽后立即播種。
播種:將種子適當陰干后拌入足量黃沙后均勻撒播。蓋種厚度:播后立即蓋種,厚度2-3mm。
播后管理:播后床面平蓋一層遮蔭網,棚架上蓋一層60%的遮陽網,每天噴水1-2次。催芽的約5天后出苗,干籽播的約20天出苗,注意檢查出苗情況,及時揭去平蓋的遮陽網。
棚架上的遮陽網在齊苗后可以在傍晚揭去,翌日8時前蓋上,讓幼苗見早、晚的弱光。破心后逐步延長見光時間,10月中旬、下旬蓋棚后則全光栽培。破心后每10天左右施肥一次,濃度0.5‰-1.2‰。澆水前期注意保持苗床濕潤,苗后期注意見干見濕,防止病害和徒長。
分苗:3-4片真葉時進行。采用10×8cm營養缽分苗,栽植深度以略過苗基部白色部分為宜。分苗用土參照“塊根法”的上缽用土,質量宜再好一點。起苗時注意剔除葉柄長而葉片小和葉柄很短、葉片厚而深綠的苗,前者將來分蘗少,莖高,花小,重瓣率低;后者將來是發棵小的“侏儒”。
分苗后管理:花毛茛苗不易帶土,分苗后應在中午作短時間遮陽。分苗多在11月中旬-12月中旬,如果溫度低,棚溫應適當調高些,以白天20℃-22℃為宜,夜間8℃-10℃(二、三層的覆蓋防寒物早點蓋)。醒棵后按正常溫度管理。
心葉明顯生長時表明已醒棵,可以進行正常管理。施肥初期濃度1‰,后期可用1.5‰-2.0‰。肥料種類以氮肥為主,間施2-3次復合肥。施肥一般每10天左右一次。
用盆:播種苗的發棵比塊根苗小,大苗用小5寸盆栽培,后批的苗用4.5寸盆。最后的小苗只能在原缽中作球根生產栽培,現蕾時將蕾除去,以集中養分,促進塊根膨大。弱苗、病苗要全部淘汰。
盆土:參照“塊根法”,但質量應更好一點,因為播種法栽培的生長速度較慢,而生育期又較短。
上盆后管理:上盆后管理大多可參照“塊根法”,但在植株調整上應注意“播種法”的特點。為促進發棵,第一枝花可在現蕾時即摘除。為防止花莖竄高,視實際情況。
在花蕾抽出葉叢但未現色前使用多效唑一次,濃度為100-120ppm。施肥應比“塊根法”淡而勤些。開花時氣溫升高,光線增強,要注意通風降溫并酌情遮蔭,以延長花期非常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