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竹草又稱糧竹草、王草、皇竹、巨象草、甘蔗草,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直立叢生,具有較強的分蘗能力,單株每年可分蘗 80-90株,堪稱草中之皇帝。因其葉長莖高、桿型如小斑竹,故名稱皇竹草。皇竹草由象草和美洲狼尾草雜交選育而成,屬四碳植物。是一種新型高效經濟作物。
形態特征:皇竹草屬須根系植物,須根由地下莖節長出,擴展范圍廣。株高4—5米,莖粗4厘米,節間較短,節數為20—25個,節間較脆嫩,節突較小。
分蘗多發生于近地表的地下或地上節,刈割后分蘗發生較整齊、粗壯,春栽單株分蘗可達20—25根。與象草相比,皇竹草的葉片較寬、柔軟,葉色較淺,綠葉數多2—3片。
生長習性:竹草的優點為產量高,競爭力強,收獲期青割適口性良好。適宜熱帶與亞熱帶氣候栽培,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的肥力反應快速,牛糞為最佳肥料。
皇竹草以無性繁殖為主,只要是有芽的節,用芽即可繁殖。此外,皇竹草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如耐酸性、耐高溫、耐干旱、耐火燒等,但不耐水澇。
越冬管護:皇竹草宿根性強,可連續生長6~7年,在冬季應防凍保蔸,在海拔1100米以下,室溫在0℃以上的地區,在最后一茬收割時,留薦10~15厘米,可自然越冬;
在海拔1100米以上,霜凍期較長的地區,應培土保蔸或加蓋干草或塑料薄膜越冬。同時要清除田間殘葉雜草,減少病蟲害越冬場所。皇竹草在溫度低于5℃時便停止生長,低于0℃時會發生凍害。
為了減輕冬季低溫對皇竹草的損害,在低溫來臨前應將植株的葉片去掉。若冬季氣溫在0℃以上的地區,留薦15cm左右,其上還需加蓋干草或塑料薄膜保溫越冬。留作種用的莖稈,于打霜前砍下打捆保存。
挖坑保存法:選擇地勢較高處(地下水位低于200cm),坑挖深150cm,然后鋪10cm厚稻草,將不剝葉片留尖的皇竹草以50根為一捆放入坑內,每坑裝入10-15捆。
若天氣太干需在裝坑時撒水淋透,蓋20-30cm或蓋塑料薄膜后用20-30cm泥土覆蓋,保存溫度控制在10-12℃,到年3月挖出切節種植,該方法適宜批量留種使用。
覆蓋干草和碎土。覆蓋干草具有保暖、吸收水分、保持窖內溫度和防止碎土落于莖桿上的作用。方法和順序是在堆放的莖上覆蓋干稻草3~5cm,覆蓋均勻后山兩邊向中間覆碎土5~l0cm。
覆上厚度視氣溫高低而定。霜凍嚴重的地區可蓋厚一些,反之可薄一些,插入的透氣秸需露出覆上而30~40cm高,用于通風換氣。四周修好排水溝,防止雨水流入坑內。
地窖保存法:將皇竹草莖稈尖上面留50cm左右葉子,以50根一捆,直接放入地窖,對較長的植株可將其砍成兩段,用塑料薄膜包扎捆好,再放入地窖保存,直到翌年3月后,再切成一芽一節,用于栽培。該方法投資少,管理簡單,適宜農戶小面積種植采用。
順窖的長度排架于枕木上.頭梢與蔸部交替排放.堆的厚度一般在40cm為宜呈中間高、兩邊低的脊梁型堆放。每隔一米呈梅花狀直插一捆玉米秸稈作透氣孔,保證貯存莖桿在窖內呼吸,是防止霉爛燒窖的關鍵措施。堆放的厚度不宜超過50cm,過厚容易造成燒窖或霉爛,過薄不能充分利用上窖則費工費時。
塑料大棚法:將皇竹草種株,按每平方米20窩,連根移栽到塑料大棚內,根莖間隙用泥土覆蓋,然后澆足水。日常管理重點是通風、保溫,控制棚內溫度在5-15℃內,相對濕度在80%-90%。此種方法投資大,越冬效果最佳,適宜大規模保種采用。
根蔸保存。根蔸留種是靠主根保鮮,開春發芽后分蔸移栽的繁殖辦法。其保存方法有兩種:一是在收割莖桿后的草蔸上灑草木灰(每蔸0.5kg左右),然后蓋干草厚度為20~30cm。再覆碎上10~15cm即可達到防凍目的。此法保存頗費干草,蓋上多,來年起挖分蔸費工費時。
一是將根蔸起挖后放置塑料大棚貯存,操作辦法是與莖桿保種相同,挖好上窖,窖內消毒。墊好枕木,先放一排皇竹草莖桿,然后再將起挖的草蔸放入窖內貯存。放2~3層根蔸后覆草5~l0cm,再覆10cm以上的碎土,土窖表面高于地面。中間呈脊梁型,四周修好排水溝,以防雨水流入窖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