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葉姬鳳梨,又名小花姬鳳梨。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葉柄較長,葉面綠褐色,具有淡綠色條紋;花葶自葉腋間伸出,小花小,白色。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具有塊狀根莖,地上部分幾乎無莖。

葉從根莖上密集叢生,每簇有數片葉子,水平 伸展呈蓮座狀,葉片堅硬,邊緣呈波狀,且具有軟刺,葉片呈條帶形,先端漸尖,葉背有白色磷狀物,葉肉肥厚革質,表面綠褐色。花兩性,白色,雌雄同株,花葶自葉叢中抽出,呈短柱狀,花序蓮座狀,4枚總苞片三角形,白色,革質。

生長習性:性喜高溫、高濕、半陰的環境,怕陽光直射,怕積水,不耐旱,要求疏松、肥沃、腐殖質豐富、通氣良好的沙性土壤。原產于南美熱帶地區,主要分布在巴西的原始森林中。多數生長在熱帶雨林的大樹杈上和樹皮的縫隙中,我國南方有盆栽種植。

姬鳳梨的園林用途:姬鳳梨株形規則,色彩絢麗,適宜作桌面、窗臺等處的觀賞裝飾,是優良的室內觀葉植物。也可作為旱生盆景、 瓶栽植物的一部分。亦可在室內作吊掛植物栽培或栽植于室外架上、假山石上等,是較好的綠化美化材料。

姬鳳梨的繁殖方式:姬鳳梨采用播種法、扦插法和分株法繁殖。

播種法:種子需要人工授粉方能獲得,在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中旬于室內盆播,25℃下1~2周可發芽,但播種苗生長緩慢,3年后方可成株。

扦插法:將母株旁生的葉軸自基部剪下,保留先端3枚小葉,插入沙床中,遮蔭養護,保護較高的濕度,30℃左右的溫度下,3周左右即可生根,7周后就可以分苗。

分株法:是一種常用的方法,結合春季換盆進行,分離開花母株葉間的萌蘗,帶根莖切割后栽植,遮蔭養護,極易成活。 分株繁殖方主要適用于具有叢生特性的草本花卉。

分株時間:最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凍后進行。

分株方法:把母株從花盆內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盤結在一起的根系盡可能地分開,用鋒利的小刀把它剖開成兩株或兩株以上,分出來的每一株都要帶有相當的根系,并對其葉片進行適當地修剪,以利于成活。

裝盆消毒:把分割下來的小株在百菌清1500倍液中浸泡五分鐘后取出涼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馬上用百菌清灌根。

分株后的管理:分株裝盆后灌根或澆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損傷,吸水能力極弱,大約需要3-4周才能恢復萌發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內要節制澆水,以免爛根。

但它的葉片的蒸騰沒有受到影響,為了維持葉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給葉面噴霧1-3次(溫度高多噴,溫度低少噴或不噴)。這段時間也不要澆肥。分株后,還要注意太陽光過強,最好是放在遮蔭棚內養護。

四季養護管理

春、夏、秋三季:這三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花寶”-清水-“花寶”-“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最起碼每周要保證兩次“花寶”),間隔周期大約為:室外養護的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放在室內養護的2-6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早晨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最值得注意的是,澆肥或澆水時 , 要把肥水澆到蓮座狀葉筒中。夏季在早晨或傍晚溫度低時澆灌,還要經常給植株噴霧。

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7-10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