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幾內亞鳳仙,多年生常綠草本。莖肉質,分枝多。葉互生,有時上部輪生狀,葉片卵狀披針形,葉脈紅色。花單生或數朵成傘房花序,花柄長,花瓣桃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紫紅白色等。花期6-8月。

喜炎熱,要求充足陽光及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怕寒冷,遇霜全株枯萎。雨季排水不良,通風不好,易患白粉病或使根莖腐爛以至落葉,注意通風,降低溫度。播種繁殖。適作花壇,花鏡布置或盆栽觀賞。

形態特征:新幾內亞鳳仙的花單生葉腋(偶有兩朵花并生于葉腋的現象),基部花瓣衍生成矩,花色極為豐富,有洋紅色、雪青色、白色、紫色、橙色等。新幾內亞鳳仙的花期一般6-8月。只要氣候適宜,可終年有花。

新幾內亞鳳仙為多葉輪生,葉披針形,葉緣具銳鋸齒,葉色黃綠至深綠色,葉脈及莖的顏色常與花的顏色有相關性。新幾內亞鳳仙為日本最新培育成功的矮性品種。株高25-30cm,莖肉質,光滑,青綠色或紅褐色,莖節突出,易折斷。

生長習性:喜炎熱,要求充足陽光及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怕寒冷,遇霜全株枯萎。雨季排水不良,通風不好,易患白粉病或使根莖腐爛以至落葉,注意通風,降低溫度。

新幾內亞鳳仙性喜溫暖濕潤,不耐寒,怕霜凍,冬季室溫要求不低于12度;夏季要求涼爽,忌烈日曝曬,并需稍加遮蔭,不耐旱,怕水漬。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對鹽害敏感。在疏松肥沃土壤中生長良好,土壤配制以泥炭3份、砂1份、園土1份為宜,pH值5.5-6.5。

新幾內亞鳳仙的花期調控:新幾內亞鳳仙于1884年被西方植物學家發現,1972年有了第一個商用品種,自此之后,便在西方園林綠化中廣為應用。新幾內亞鳳仙喜半陽環境,多以吊籃或盆花的形式栽培。

但也被用于組合盆栽。下面向大家介紹新幾內亞鳳仙的花期調控。使用生長調節劑在新幾內亞鳳仙植株上,花蕾的著生經常很不平均,這會引起一系列問題:

植株在扦插過程中開花,這些花會導致灰霉病。早期形成的花經常在葉子下面,降低了觀賞效果。花蕾發育不一致會導致植株成型后開花時間不集中。為除去花蕾,應在打頂后對插條噴施Florel,濃度為250ppm,這樣可以阻止大部分品種成花。

一些品種在噴施Florel后葉片會卷曲,但這并不影響植株生長。此外,最好在打頂后立即噴施Florel,否則會延緩植株開花。溫度和濕度新幾內亞鳳仙喜溫暖濕潤的環境。

在23℃時長勢最好,溫度大于26℃,葉片和花明顯縮小;溫度小于17℃,植株生長非常緩慢。控制植株生長的是植物體內的溫度而非溫室溫度,植株溫度要比空氣溫度低很多。

溫室內的空氣相對濕度越低,植株體內溫度就越低,其生長也就越緩慢,開花越遲。通過向溫室內噴施水蒸氣,保持較高的相對濕度,可以加速植株的生長。研究發現,室內相對濕度大于75%時,植株體溫與空氣溫度的差異在2℃至3℃之間。

白天的空氣濕度并不重要,因為光照可以使植株保持較高的溫度。光強和光周期新幾內亞鳳仙的花期并不受光周期的影響,它們在中等長度的光照下長勢最好。但是,光照是決定其成花數目的重要因子,光照越長開花越多。

所以,冬天可通過增加光照來增加花朵數目。光強對開花沒有直接影響,因為它影響了植株體溫,從而影響開花情況。基質、容器排水性好的基質可以減少根部病害的發生。植株過密時,會延遲開花。

水分和營養新幾內亞鳳仙喜濕,過分干燥會使植株掉花,花蕾枯萎。要保持pH5.8至6.2,當pH小于5.8時,植株會對微量元素產生中毒反應。新幾內亞鳳仙不耐肥,容易產生肥害。若定植基質中有養分,要過一段時間才可施肥;

若無養分,則第一次施100ppm的液體氮肥,以后的施肥濃度為100ppm至150ppm。種植計劃從打頂到開花所需要的時間,因溫度和品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株型緊湊的小花品種開花較快。

種植在20℃環境條件下,從打頂到第三朵花開放所需的時間為12至14周;在23℃時,開花能快1周;16℃時要遲2周。在20℃時,從現蕾到第一朵花開放,所需時間約為4周,23℃時需要3至4周,17℃時則需5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