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色茉莉,又名鴛鴦茉莉、五色茉莉、番茉莉。由于開花有先后,在同一植株上同時能看到不同顏色的花,故得名“雙色茉莉”,其英文名之意為“昨天、今天、明天”,這形象地描繪出其花色的特殊變化。小花初開時深藍色(昨天),后變為淺紫色(今天),最后變成白色(明天)。

雙色茉莉一年開花二次,第一次在早春,花多而香;第二次在金秋十月,花較少。若管理得好,花可從3月~10月,每月開一次,花具芳香,頗受人們的喜愛;

若管理不當,一年中僅春季開1~2次花。鴛鴦茉莉還有一位姐姐叫大花鴛鴦茉莉,其樹形、葉子、花都比鴛鴦茉莉大,因此每年10-12月繁花似錦、艷麗無比。

形態特征:雙色茉莉屬多年生常綠小灌木,株高可達1米。雙色茉莉為茄科、鴛鴦茉莉屬,常綠灌木,株高30~100厘米。葉片長卵形,暗綠色?;▎紊驇锥涿苌ū痪?淺裂,好似5瓣梅花,花冠直徑3~4厘米,花初開時呈淡紫色,逐漸變成青色,最后變成白色。

生長習性:華東、華北地區作溫室盆栽,要求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生長適溫18~30℃。室內栽培至少要有4小時的光照,在充足的日照條件下開花繁茂。12℃條件下進入休眠。花朵從破蕾到盛開之初,顏色為深藍色。

但兩三天之后,在光照、溫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花冠原來的深紫色色素便逐步消失了,最后變得純白。由于在同一植株上開花先后不一,先開者已變白,后開者仍為深紫,雙色花象鴛鴦一樣齊放枝頭,同時放出茉莉樣濃郁的芳香,故名“鴛鴦茉莉”。

雙色茉莉黃葉怎么辦?

水黃:由于長期澆水引起的葉黃,表現在嫩葉陽黃無光澤,老葉則無明顯變化,根細小黃綠,新梢萎縮不長,應節制澆水,重者可脫盆,放蔭涼處曬干土后再重新上盆。

旱黃:由于缺水或澆水偏少而引起葉片發黃。老葉自下而上枯黃脫落,但新葉一般生長正常。應適當加大澆水量和澆水次數。

肥黃:由于施肥過多或濃度過大,新葉頂尖出現干褐色,老葉尖干焦枯黃脫落,一般葉面雖然肥厚有光澤,但大都凹凸不平。應停止澆肥或用清水淋洗肥份。

缺肥黃:盆花長期只澆水不澆肥,或多年不換盆,根須結成一團,植株得不到肥分,使葉發黃,除及時換盆外,平時應薄肥勤施。

灼黃:喜陰濕的盆花和觀葉植物,如吊蘭、萬年青、一葉蘭、玉簪竹芋等,如經強烈陽光直射,葉片常出現黃尖,應放陰處。

堿黃:喜酸性土的花卉,如杜鵑桅子山茶、桂花白蘭等,如盆土或水質偏堿,常引起葉片由綠轉黃,甚至脫落,除用酸性營養土載培,可使用礬肥水或0.2%-0.5%的硫酸亞鐵水溶液噴施,既可使葉子由黃變青。

濕熱黃:一些不耐高溫,高濕的花卉,因夏季炎熱,通風暴不良,避陰不當而引起的發黃。如倒掛金鐘、杜鵑在悶熱潮濕的環境中有此現象,要注意通風和降溫,而盆土不能過溫。

白化黃:花卉常期光照不足,葉片中的葉綠素減少,使葉片綠色漸漸消失,呈現出白化病,可將植株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使葉片慢慢變青。

在寒冷的冬季,如室內溫度低,有些怕冷的花卉,如白蘭、廣東萬年青、一品紅葉子也會變黃,脫落。此外,受病蟲危害的花卉也能引起黃葉而脫落。如植株下部有少數葉片變黃脫落,那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