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又稱格桑梅朵、幸福花,具體為何種植物存在廣泛的爭議。在藏語中,“格桑”是“美好時光”或“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長期以來一直寄托著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 。
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依據民族植物學方法,對格桑梅朵原植物進行過研究探討。根據相關文獻研究及關鍵人物的訪談,表示大量的藏族影視、歌曲、西藏的期刊雜志上被視為格桑花的秋英(波斯菊)并不是真正的格桑花。
從廣義上說,“格桑梅朵”極有可能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頑強的野花的代名詞,而從植物學特征上講菊科紫菀屬植物和拉薩至昌都常見的栽培植物翠菊,都符合格桑花的特征 。另外在藏區也有如:金露梅、狼毒花、高山杜鵑、雪蓮等植物稱為格桑花的說法。
形態特征:格桑花不但美麗,而且隨著季節變幻,顏色也會轉變。夏天一般是白色,到了秋天就成了紅色,讓高原的色彩一點都不單調。格桑花的骨子里其實是平民化。農舍邊、小溪邊、樹林下,隨處可見,就像守護神一樣守護著勤勞善良的藏族人民。
生長習性:格桑花喜愛高原的陽光,耐得住雪域的風寒。看上去弱不禁風,可風愈狂,它身愈 挺;雨愈打,它葉愈翠;太陽愈曝曬,它開得愈燦爛。 格桑花隨著季節變幻,顏色也會轉變。
格桑花的花語是“憐取眼前人” 。在藏語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人們經常借著格桑花表達和抒發美好的情感,流傳著很多贊頌格桑花的歌和故事。格桑花在藏族人民心中具有很高的位置,被藏族百姓視為象征著愛與吉祥的圣潔之花。
在西藏歷史的長河中,格桑花作為一種精神存在藏族百姓心中,成為他們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征。它美麗而不嬌艷,經常成為形容女強人的代名詞。由于它喜愛高原的陽光,不畏嚴寒風霜,視為高原上生命力最頑強的一種野花。也是西藏首府拉薩的市花。
格桑花的養殖方法
土壤:格桑花對于土壤的要求并不高,一般在肥沃疏松的酸性或中性土壤中都能夠良好的生長,這主要也是因為格桑花的適應環境能力較強。而一般會在格桑花的土壤中混合一些腐熟的有機肥料,這樣能夠促進格桑花的前期生長,而格桑花的盆土一般以泥炭土、河沙、泥巖混合而成。
光照:格桑花是一種喜光植物,一般對于格桑花的光照要保持在8-10小時之間,才能使格桑花內部形成足夠的葉綠素來使格桑花的葉子嫩綠,根莖粗壯,但也要注意避免與夏季的光照接觸,尤其是中午的陽光光線過強,容易灼傷格桑花的花葉。
水分:格桑花的耐旱能力較強,不需要大量的澆水,一般土壤中的濕度要保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就可以,而且在給格桑花澆水時也可以等土壤干透了再澆水。
一般在春秋兩季時氣候平緩,每隔三到四天給格桑花澆一次水就可以,而到了夏季由于天氣炎熱,除了一些多云和梅雨天氣,可以一到兩天為格桑花澆一次水。
溫度:格桑花的適宜生長溫度在12-25攝氏度之間,耐熱性一般,耐寒性出色,這是因為格桑花的生存能力較強,當入冬后溫度達到0攝氏度以下時,也能夠繼續生存,但是為了格桑花良好的生長,還是要當溫度將至10攝氏度以下時將其移至到室內。
播種:種植格桑花可以選擇在市場上購買成熟無菌的格桑花種子。播種的時間一般選擇在4月份,因為春天時節是適宜格桑花種植發芽的季節。播種時,直接把種植撒在土壤上,一般播種后7-10天,就可以看到種植發芽。等到幼苗長出真葉后,就可以進行移植。
移植:等到格桑花幼苗長到5厘米左右高的時候,就可以進行移植。移植格桑花如果是在家里陽臺種的話,可以選擇一些較大的花盆進行移植,并留出一定的間距,這樣到格桑花開時,就會很漂亮。
養護方法:格桑花的生長速度很快,在格桑花的生長過程中,建議可以多次進行摘心,摘心可以讓格桑花增加分枝,孕育更多的花蕾,開出的花也就更多更漂亮。
其次,格桑花需要充足的陽光,種植格桑花要放在有陽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在澆水方面,格桑花對于水分的要求不高,澆水的次數不能太多,春天季節一般一星期澆1-2次水,夏天炎熱季節,可以增加1次,每次澆水,只需盆土濕潤就可以。
病蟲害防治:雖然格桑花的生命力較強,但也會有蟲害病,一般的害病有葉斑病、白粉病等,蟲害有蚜蟲、金龜子等。遇到格桑花病蟲害時,對于病害可以選擇50%托布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灑;對于蟲害可以選擇10%除蟲精乳油2500倍液進行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