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葉一枝花又名蚤休、重樓、金盤托荔枝、七葉蓮,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莖入藥,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由于療效佳,在浙江上山區流傳藥諺有“七葉一枝花,無名腫毒一把抓”。

民間多用于治療無名腫毒和毒蛇咬傷。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中,也收集了民諺:“七葉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癰疽如遇我,一似手拈拿。”

七葉一枝花算是植物中的異類,它最大的特征就是由一圈輪生的葉子中冒出一朵花,這還不稀奇,稀奇的是這花的形狀像極了它的葉子,它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外輪花及內輪花,外輪花與葉子很像。

約有六片,而內輪花約有八片,讓你一眼就可以看出來。至于七葉一枝花的輪生葉,是否就一定是七片構成,答案是否定的,六片的葉子也常見。

形態特征:七葉一枝花又名重樓,為百合科植物華重樓的根莖。別名:蚤休、蚩休,重臺根、整休,草河車,重臺草,白甘遂,金線重樓,蟲蔞,九道箍、鴛鴦蟲,枝花頭,螺絲七、海螺七,燈臺七,白河車,螺陀三七(湖南),土三七。

七葉一枝花的葉序屬輪生葉,片數有個體差異、從4片到14片都有,“七葉”只是名稱。花的結構特別:葉心如輪狀會開花,花萼為綠色,花瓣呈細絲帶狀。臺灣早期用來治蛇毒與瘡瘍腫毒等癥狀。

臺灣魚池鄉大雁村長謝棟漢2012年3月到日月潭山區登山時,發現一處濕潤洼地長了“七葉一枝花”近百棵。七葉一枝花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長習性:七葉一枝花,深山夜洼我的家。形容七葉一枝花的繁殖地。野生七葉一枝花生長于海拔700~1100m地帶的山谷、溪澗邊,闊葉林下陰濕地。最宜生長于腐殖質含量豐富的壤土或肥沃的砂質壤土,在堿土或粘土中不能生長。

喜涼爽、陰濕、水份適度的環境,既怕干旱又怕積水。植株較耐寒,低溫無凍害。2月下旬至3月上旬氣溫5℃,乃至最低氣溫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2℃亦能出芽生長,氣溫在1~-2℃時對芽頭不產生凍害。

七葉一枝花的養殖方法

除草:苗齊或移植后,應及時除草松土,做到勤鋤、淺鋤,避免傷根,影響生長。平時畦面蓋草保濕。

施肥:人工栽培七葉一枝花,所用基肥占總肥量的70~80%必須在移植前施入土中,后期的追肥量只能占總肥量的20%左右,在每年苗出土后追施人糞水1次,不用或少用化肥,禁用化學氮肥。

管水:七葉一枝花喜陰濕環境,畦面及土層要保持濕潤,遇旱季要及時澆水,平時間隔噴水,雨季要及時疏溝排水,以防田間積水,誘發病害。

打花薹:為減少養分消耗,使養分集中供應地下塊莖生長,在5~6月份出現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花薹時,除留種外,應及時剪除全部花薹,以提高產量。

七葉一枝花的采收加工:七葉一枝花野生品夏、秋采挖。栽培品栽后3~5年秋末地上部枯萎后采挖。洗凈切片,曬干。一般情況下,種子播種5年以后采收,根莖繁殖3~5年采收,每年秋季的9月下旬至10月份在地上莖枯萎時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塊莖作種用,其余部分洗凈泥土,除去須根,切片曬干或烘干入藥。

效益分析:種植一畝重樓需投資種苗款3600元(12000株)和肥料、農藥款共7200元,生長周期為3年,種植管理好的重樓每畝可50千克,按現行價計算,每千克50元,每種一畝重樓可收入22500元,純收入18300元。

投入產出比1:3 以上是第一代重樓栽培技術 第二代重樓栽培技術的畝產量是第一代的二倍 第三代重樓栽培技術是在第二代重樓栽培技術不影響產量的基礎上每周期以十幾至二十幾倍的速度增長。

七葉一枝花的文化背景

民間傳說:相傳,很古以前有一個叫東山的村莊,住著一對老年夫婦,他們有七個生龍活虎的兒子和一個美貌的女兒。七個兄弟從事耕地播種,妹妹上山采花采茶,一家人生活十分幸福。

有一年,村莊里突然出現了一條大蟒蛇,十分兇殘,常吞羊吃人,弄得雞犬不寧,人心慌慌。七個兄弟決心為民除害,與大蟒蛇搏斗,但個個喪生,妹妹為了替哥哥報仇,練習武藝后,穿上了用繡花針編織的衣裙與蟒蛇拼搏,結果也成了蟒蛇的腹中物。

由于金屬的繡花針像萬把尖刀猛刺蟒蛇內臟,最后蟒蛇終于喪命,于是山村又恢復了平靜,但老夫婦失去了兒子和女兒,十分悲傷,天天哭泣不止。后來發現在大蟒蛇葬身之地長出了。

由七片葉子托著一朵花的奇異植物。有人用搗爛的這種草涂敷被毒蛇所咬的傷口,不久傷口就好了。從此,七葉一枝花就成了醫治毒蛇咬傷的名藥。